官微“失声”缺少维护 网民“吐槽”难获回应
新华网太原3月30日电(花韡)在新媒体兴起的当下,吐槽围观成为很多消费者维权的新方式。记者本想就此采访消费者通过工商、消协等部门新媒体平台维权的故事,却发现很多山西网民@无“门”。除个别地方外,多数工商部门或消协未开通新媒体平台,不少官微甚至处于“僵尸”状态。
消费维权进入“微时代”
耗时耗力的传统维权方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维权方式也悄然转变。掏出手机拍张照,发个微信微博吐吐槽,通过几次“@”,简单的微传播往往可以收到不同寻常的维权效果。
“不光方便快捷,维权成本也低,效果绝对惊喜!”通过新媒体维权的晋中市民李静一次购买某连锁店的蛋糕,发现当初宣传的草莓被商家换成了西红柿,这让她忍不住吐槽@当地工商官微。
第二天,连锁店相关负责人就联系到她,当即道歉并愿意更换赔偿。事后李静得知,多名网友也转发微博,并@相关媒体及连锁店官方微博。
晋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宣传科李晓霞,负责新浪微博“晋中工商”和“晋中非公工委”的日常维护。@求援的网友中,有干洗衣服留污渍的消费维权,也有弄不清如何办理手续的企业咨询,有远在广西的网友身陷传销窝点深夜发来的求助信息,也有丰收的苹果卖不出去着急上火的当地果农……2014年,“晋中工商”共回复163名网友的咨询投诉。
李晓霞告诉记者,由于新媒体移动端的普及运用,微博投诉的时效性要比传统的维权投诉方式好一些,而且在沟通聊天的过程中,很多疑问和矛盾都能有效缓解。但从现阶段运行状况看,微博投诉只是消费者维权的有效途径,还需要通过电话沟通和当面协调来最终解决问题。
工商消协多数没开“微”
3月28日,太原市民刘霞向12315热线求助时,发现热线已转为语音留言。未能一吐为快的刘霞如鲠在喉,又尝试通过新媒体投诉。一通忙活后,她失望地发现自己面临网络投诉无“门”的尴尬。
记者搜索新浪的官方认证微博发现,太原市工商局和山西省工商局均未开通微博。太原市消费者协会虽已开通官微,但从2014年1月6日注册至今,只发出三条原创微博,包括一条注册时系统自动发出的“欢迎大家来关注”。截至目前,这个官微目前只有51名粉丝。
3月30日,记者进一步搜素山西省内的各级工商和消费者协会,只有十几个县市的工商局开通微博,且多数为“僵尸”状态。在已开设的官方微博中,以晋中市及其所辖县区的情况最好。
其中,平遥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微于2013年4月17日开通,有486名粉丝,发出1008条微博;而几乎同时开通的晋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微,有1346名粉丝,发出986条微博。
记者又检索了腾讯微博及微信的官方认证用户,几乎检索不到相关注册公号。从整体上看,山西省内各级工商、消协多数未曾开通新媒体维权通道,已经开通的也疏于管理,大多沦为“僵尸微博”。
网络“吐槽”呼唤官方声音
新媒体渠道不畅通,是因为工商管理工作性质有局限吗?检索中记者发现,国内粉丝数量上万的工商官微并不在少数,类似32万粉丝的“厦门12315”,39万粉丝的“上海工商”,都是不折不扣的“大V”。
“工作性质有局限”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大众消费维权不可避免地步入微时代。晋中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中心王颖表示,中心去年受理消费者举报127件,有十几件是通过微博平台转送。从投诉群体看,电话投诉的消费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而选择微博投诉的都是年轻人。
王颖提醒消费者,除了明确被投诉方的名称、经营地址,还要及时保留发生侵害时的消费凭证,特别是在证据易损毁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利用手机拍照取证,并@工商部门的官方微博,工作人员会及时受理。新媒体的及时性特点,对于餐饮行业的维权特别适用。
而通过实际接触到的案例,王颖也提出了一丝担忧。很多消费纠纷的产生都在于双方沟通欠缺,有些事解释清楚就没了误会,但网友随便@几个人,简单的投诉往往容易演化为一种网络谣言,对经营者造成一种伤害。
王颖认为,消费者在确保真实投诉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并有权威机构及时“辟谣”。显然,面对消费维权的这种新常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注册官微,既能及时应对网友的咨询投诉,也能有力辟谣净化网络环境。
日前,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相关负责人表示省消协下一步也将开通新媒体平台,让更多老百姓通过不同的层次,来向消费者协会咨询投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