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我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质量管理进行了评审。全省A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31个,开展公益普及性活动成为新常态。
随着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区中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许多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长治城区、武乡县、榆社县、长治郊区、阳泉郊区等活动中心近两年来通过改扩建校外活动场所,新增面积都在500至1000平方米之间,有效改善了场所硬件条件,大幅提升了活动场所服务能力,为校外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国家配备的器材设施,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劳技类活动,部分县级青少年活动场所充分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经费,自主设计、探索开展实践体验类项目,阳曲县、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内容,把周边蔬菜大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盐湖区、武乡县、左权县充分利用当地现代农业观光园、八路军纪念馆等资源积极组织广大学生进行现代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迎泽区少年宫、万柏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基地校建设卓有成效,“一校一品”活动有声有色。
此外,大多数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注重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尤其是科技教师的培养,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培训,新绛县、盐湖区、榆社县、永济市、河津市等活动中心注重科技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区域校外科技活动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省教育厅同时要求,对于部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被其他部门、单位挤占的问题,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活动中心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活动中心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使校外活动场所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记者 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