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生病
开好头
81岁的史民枝是稷山县化峪镇付家庄村村民,前段时间县医院的医生为她进行了免费体检,体检结果交由村卫生室进行管理。史民枝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县里65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村卫生室还一年4次定期对我们进行上门服务,量血压,传授保健知识。前些年,只有生了重病感觉很难受的时候才去医院。现在,通过政府为我们免费进行的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病主动治病,没病预防保健,这个政策真好。”
从2009年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省力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多个实施项目,使群众切切实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持续提高。
记者从省卫生厅医改办获悉,截至6月30日,我省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84.6%,已超出国家今年任务指标14个百分点;为285.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分别对224.5万名高血压患者、60.4万名糖尿病患者和排查出的6.7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分别对60余万名孕产妇、200余万名0岁~6岁儿童进行了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千万余人。在去年5月份卫生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综合评分中,我省位居第6名,受到表彰奖励。
看大病
少出县
我省今年确定增加49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加上去年先行的34个试点县,截至目前,已有83个县(市、区)的县级公立医院推行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占到全省119个县(市、区)的70%。今年年底,我省计划在所有有条件的县全面推开。
改革推进过程中,“药品零差价”的成效正在显现。“从7月份起,我们医院所有的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如青霉素针,以前每支0.55元,现在每支0.21元,每年销售约6万支,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患者节省20400元。”永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永红介绍,医院药房共有药品品规390种,每年销售约260万元,实行零差价销售药品整体降价约为30%,每年可降低患者就医资金约78万元。
“以前每个月要去9趟太原,早走晚归,奔波劳累不说,医药费只能报销70%,加上坐车、吃饭,的确开支很大。”正在清徐县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张一莲(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省人民医院帮助县医院建起透析室,我走路10分钟就能来治疗,医药费还能报85%,我的负担大为减轻。”三年前,省人民医院托管清徐县人民医院,将大医院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成功“移植”到县医院,使得众多疑难危重患者在当地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与此同时,我省正在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启动重点专科建设,主要是根据近三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结合新农合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以及重症监护、血液透析、儿科、病理、传染、急救、康复、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需要重点加强的县域医疗服务薄弱环节,在试点医院合理确定重点建设专科。努力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在县域内得到救治,以逐步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县。
大医院
更便捷
临县临泉镇柏树沟村村民白月兰因患右眼球萎缩,10月下旬入住省眼科医院。“来到省眼科医院后,听说我们吕梁的新农合参合农民可以在出院时直接报销,心里觉得踏实了很多。出院时,我直接享受到新农合报销2208.7元,这为我和家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免去了来回奔波报销的麻烦。”白月兰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省眼科医院被确定为新农合即时结报省级试点单位。3月份以来,医院经过院内网络技术改造、软件培训,实现了省、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的对接。8月20日,医院正式开通与吕梁市13个县市的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在省城大医院求医的多为来自市县的患者,在省城看了病,要回当地报销,报销程序比较繁琐。为此,我省在省眼科医院首启新农合即时结报省级医院试点,近期内将逐步向多数省级医院推进,争取短时间内实现对省内所有新农合参合农民即时结报全覆盖。
去年以来,网络、电话、门诊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深入推行,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眼科医院等大医院开启日间手术部,专门收治符合相关手术指征疾病的患者,当日实施手术,24小时内出院,取得了患者住院周期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的显著成效。
记者从省卫生厅医改办了解到,今年,我省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眼科医院、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改革试点。正在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以补偿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看好病
再添力
目前,省内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年门诊量、手术量均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其中,五成以上的患者来自市县。而许多县里的患者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到好医院看病,其中多数只是胆结石、子宫肌瘤等常见病。
有医改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不管大病、小病,老百姓都蜂拥到大医院看,没有建立分级医疗体系是其中的深层次原因。而目前实施的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的价格机制,并不足以有效引导患者分级就诊。为此,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扩大医疗保障覆盖的同时,出台政策,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在新农合已经开展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6类重大疾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新增结肠癌、直肠癌等14类重大疾病,实现20种重大疾病全省全覆盖,补偿比例达到70%。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新农合患者的受益水平将继续不断提升,如何让更多的农村癌症患者能够列入到大病医保的范围,与此同时,如何使更多临床证明有效的放疗化疗药品列入医保目录,让农村患者不再为医药费用而发愁也是一道现实而迫切的命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我省乡村医生队伍中,无任何医学专业学历的占23%;50岁以上的占在岗乡村医生总数的44.5%,已达60岁仍在执业的占21.9%。由于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人员不愿进,老年乡村医生不愿退,后继乏人、网底破损的风险很大。为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保障,筑牢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底,从国家层面解决好村医待遇问题也是医改中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记者秦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