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少年”赖宁
赖宁,1974年生,四川石棉县人。1988年3月13日为扑灭县城附近山火,不幸遇难。
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掀起热潮。同年11月,赖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关于要不要引导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成为争论的话题,对于学习赖宁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2004年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此后,北京、南京等地,一些学校从墙上摘下少年赖宁画像。
2009年,赖宁获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重新认识赖宁
记者:现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赖宁的细节,说他是“官二代”?
孙云晓:他确实出生在干部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水电局的一个领导,级别很低。
记者:现在也有人怀疑赖宁事迹的真实性?
孙云晓:首先我强调,赖宁的故事是真的,不是编出来的。
记者:当年全国都在学习和讨论赖宁精神。如今,人们甚至把竖立了20年的雕像撤走。您如何看待这两个时代的对比?
孙云晓:说明时代在变迁,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具体到赖宁的事迹,我认为现在一些人更喜欢“去神圣化”,尝试“解构崇高”,对于崇高的东西都怀疑、都不去相信,最后去怀疑一切。
记者:您希望现在的青年如何去学习赖宁呢?
孙云晓:我会告诉每一个孩子,不去学习上山救火,要学习赖宁的远大志向,用于探索。我个人觉得,赖宁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恰恰也是很多当代青年所缺乏的。因此,我们今天仍然应该重新去认识和学习赖宁,而不是去简单地否认。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