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吕梁山,依然凉爽。在这片刚刚富裕起来的土地上正进行着一场“文革”以来群众参与度最高的运动——“三项整治”,其主要内容是环境卫生整治、街道装饰整治以及交通秩序整治。
这些在国内大多数二三线城市早就完成的工作在这个经济增速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全省三甲、城市发展指标全省垫底的吕梁而言却意义非凡。吕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志国表示,“三项整治”揭开了吕梁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必将影响深远。
“公共财政服务公共事务,不是服务于哪个阶层,哪个团体的,而是要直接服务于百姓,服务于民生。”
赚着城里人的钱,过着小山村的生活,要想改善一下,还得走出吕梁山。这是吕梁人民以前的生活。然而,新富起来却没有经过城市生活洗礼的吕梁人在城市里却显得格外扎眼——穿着名牌西服、衬衣里边却套着一件艳色的秋衣,多半是吕梁人;开着高级轿车,肆意闯红灯的,多半是吕梁人;买东西选贵的的,多半是吕梁人。暴发户,这是城里人对吕梁人的初步印象。
这样的评价在吕梁人看来是不公平的,因为在他们生活的区域本来就不怎么讲交通法规,甚至连红绿灯、斑马线都没见过,他们也没有接受过穿着搭配的熏陶,在他们朴素的意识里,贵的当然就是好的。
随着吕梁经济快速发展,吕梁人民改变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真正将百姓呼声落在实处,是杜善学调任吕梁市委书记以及“三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2011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三,长治市委书记杜善学调任吕梁市委书记。在他任市长与市委书记的八年时间内,长治市荣获了资源大省山西少有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的称号。在长治人眼中,这是一位极度关注民生的领导。当时,吕梁的一位基层干部就断言,他的到来,必然会给吕梁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杜善学到任吕梁后,赴各县区进行调研,并数次就环境问题和市委官员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很快,“三项治理”活动的相关文件出台、发布,“三项治理”活动也在吕梁全市范围内疾风骤雨般展开。
关于这项互动的发起,吕梁官方做了如下解释: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决策部署,吕梁市委提出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投资、促转型、惠民生。围绕发展环境建设和改善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项整治”活动。其目的和初衷是:一,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吕梁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社会建设管理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开展“三项整治”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合理布局社会资源,大力弥补历史欠账,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推进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长期的贫穷与封闭,导致吕梁干部群众社会建设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开展“三项整治”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治理环境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健康的幸福观。三,提升吕梁对外形象。吕梁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广受外界诟病。开展“三项整治”活动,就是要增强群众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建树新形象,打造新优势。四,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执行力。“三项整治”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就是要通过集中开展这次活动,着力锻造一支勇于担当、善于干事、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以作风的大转变推动群众满意度大提高,以能力的大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吕梁市委书记杜善学表示,开展“三项整治”就是围绕民生,围绕转型发展,在吕梁贯彻科学发展观。但这样一个活动的开展,要感谢前吕梁前几任领导的工作,目前,吕梁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稳步增长的阶段,这是基础。他说:“我之前的市委领导已经把经济发展的很好了,所以我的工作就是为吕梁人民改善一下生活环境。”
“吕梁正在解决其它城市早已解决的问题,正是抓住了当前吕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三项整治”开始以后,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活动是杜善学将长治的成功经验搬到了吕梁,也有人认为“长治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吕梁,在他们看来,一个靠煤炭资源发展的地区怎么可能搞出一个卫生城市?
对此,吴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了回应:“决策不是哪个领导的主观意向,而是吕梁人民的愿望。”
据吴志国介绍,当前吕梁在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经济高速增长与城市建设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二,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2010年吕梁市财政收入为190亿元,位居山西第三,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亿元,增长16.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1亿元,增长23%,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增速排名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3.8亿元,增长39.1%,增速排名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完成131.7亿元,增长60.7%,总量排名全省第二,增速排名全省第一。预计上半年可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然而吕梁的城市建设却不敢恭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离石总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20多万人,这相当与澳门的人口密度,但城市建设却是“大街城市化,小巷脏乱差,远看是城市,近看像农村。”;吕梁东大门交城县位于卦山脚下、紧靠山西省会太原,虽然集历史、文化、区位优势于一身,但城市建设同样一塌糊涂:城区解放前危房占到三分之一以上,280多户企业零散分布于居民区之间,企业倒闭,房屋东倒西歪;县城11条主干道,就有5条断头路,路面人行道全部破损。用当地一位官员的话讲:“除了孝义,吕梁其他地方的城市建设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在杜善学的带领下,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官员在全市展开了调研,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现状让官员们感到震撼。比如,有三个县城没有红绿灯、斑马线,交口一座五孔大桥被垃圾堵了四孔。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到问题,感受到了差距,才能达成共识,才会有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活动。吴志国说:“吕梁在解决其他城市早已解决的问题,正式抓住了当前吕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抓得非常好。”
“三个月内,我们清理了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所有垃圾……”
三个月后,吕梁变样了,离石的街道不堵了,岚县县城漂亮了,交城道路变宽了,临县那条“垃圾河”不见了……
看看吕梁人民在过去的三个月中都干了些什么?吴志国说:“三个月内,我们清理了多年积攒下来的所有垃圾,做到了目光所及无垃圾。”
按照吕梁官方统计,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吕梁全市共清运城区建筑垃圾渣土76万余吨、清运城区生活垃圾渣土416万余吨,清运河道沟渠、国道、省道两旁垃圾渣土557万余吨,清理有色垃圾5.8万余吨,清理街道小广告59.6万余条,清理店面门匾4万余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4万余份,签订门店限塑责任书4万余份,拆除残垣断壁2.9万余处;街道装饰整治方面,重新硬化人行道38.2万平方米,铺装路沿石26万米,重新更换安装地下管网4.8万米。聘请全国知名城市色彩规划专家对市区街道装饰进行了规划设计,对城区主要街道的临街建筑进行加顶装饰。违章建筑整治方面,全市共清理街道临时建筑1.6万余处,清理临时摊点3.6万余个,发出禁止占道经营通知书3.6万余份,拆除异型广告8万余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以及部分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而拆除的合法建筑共1.9万余处,拆除面积达139.32万平方米。交通秩序整治方面,治理行人、车辆闯红灯行为1.8万余起,处理车辆乱停乱放行为4万余起,规范红绿灯路口95个,喷绘标线3.4万余平方米,新建交通标志牌2900余块,新设交通隔离设施2万余米。建筑归线,垃圾归点,广告归栏,人车归道,摊位归区,坐商归店,吕梁大地到处呈现出清洁、畅通、亮丽的崭新风貌。
据介绍,市、县、乡、村四级环卫人员由过去6098人增加到现在18380人,交警由过去1893人增加到现在2792人,城管人员由过去1323人增加到现在1661人,配备了必要设施,建立了巡查监督、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和待遇保障等制度,确保了工作力量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很多基层干部都不认为那是自己该干的。”
在吕梁市委领导看来,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唤起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吴志国介绍说,在活动开展之初分配工作时,很多部门都认为这项工作不归自己口,市委、市政府就开始查资料、找文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他说:“很多基层干部不认为那是自己该干的,现在明确了。”
具体工作中,为求取得实效,吕梁市委市政府做了明确部署:一,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率先垂范,深入所包县(市、区)、企业、农村一线督导。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不推不靠、亲历亲为,目标任务条分缕析,工作进展底清数明,问题困难立断立绝。二,任务明确到位。2月底,市委以1号文件发出《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三项整治”活动的决定》,明确提出10个方面的综合整治重点;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按照现代化城市标准,建设一条50年不落后的“样板街”。4月中旬,市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深“三项整治”工作的意见》,提出30项具体任务。5月上旬,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提出整治工作要实现由治标保洁向工程建设、突击治理向长效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向品牌创建的“三个转向”。整个活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环紧扣、步步引深,富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责任落实到位。市“三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与13个县(市、区)和市直18个重点单位集中签订了目标责任承诺书。各县市区都在城区醒目位置设立了有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署名的“2011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公告牌。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将任务目标、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层层细化量化到岗到人,形成了严密的责任体系。四,协调配合到位。充分发挥综合部门和执法部门职能作用,全面强化研究、指导、协调、执法等环节工作。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牌匾取费、拆迁补偿、区域限行、长效管制等热点难点问题,市县两级新闻办先后举办14场新闻发布会,澄清传闻,答疑释惑。针对有色垃圾封堵难问题,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工商、物价、质监部门联合执法,使“限塑”工作在短期内取得明显进展。针对临时建筑、违章建筑拆除难问题,建设、城管、国土等部门联手行动,党政机关带头,从最难处入手,依法依规,拆建并举,堵疏结合,很快打开局面,确保没有一起强拆,没有一起纠纷。五,跟踪督查到位。市委及市“三项整治”领导小组各项决策一经形成,市委督查室第一时间印发“市委书记备忘录”,书面送达领导小组各成员、分管领导及各责任单位。市纪委牵头,成立了70余人的专项督查和效能考评队伍,采用定期检查、适时抽查、明查暗访、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项目视频连线观摩等多种方式,一日一督查,半月一排队,通过日报和“红”、“黑”两种简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激励士气,推动落实。通过“三项整治”的开展,各级干部高昂的热情和工作干劲得到激发,“一切工作具体化”的理念牢固确立,“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正在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五加二”、“白加黑”、“午加晚”正在成为领导干部的工作常态。
在谈及经验时,杜善学说:“我们的办法就是给任务、教方法、创造条件。”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