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在操作层面进一步具体和细化投融资渠道和金额,为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铺平道路。
会议指出,今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其中国家投资近80%将投向中西部地区。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帮助千百万人摆脱贫困。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生动体现了铁路对于经济社会的重要拉动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不发达地区脱贫、带动产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均铁路里程只有8.3厘米,相当于一根过滤嘴香烟的长度,路网密度只有日本的19%、德国的11%。
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核心任务是要在打破原有体制机制壁垒的基础上。当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重要"短板",每年中央财政有限的专项资金,对于每年5000亿左右的铁路投资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更别说已超过3万亿元铁路总负债。如何提高铁总自身的"造血"能力和引入社会"活水"成了摆在改革面前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本次国务院会议在去年8月出台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基础上,首次提出铁路投融资"四头并进"原则,即铁路发展基金筹措一部分,发行铁路债券募集一部分,银行系统贷款一部分,中央财政补贴一部分。
会议还提出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按照此前媒体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以股权融资的方式换取民间资本投资,无论对解决铁路总公司的债务问题还是对铁路改革的推进,都是较为理想的方式。
长期以来,民资"入铁"被谓之雷声大雨点小,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仅有多套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而且还设定了具体的数额。不过对于民间资本还需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相配合。早在2004年,国家就提出鼓励非公资本进入铁路领域。2012年,原铁道部又发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铁路领域、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14条实施意见,但实施过程效果不佳。
应该说,铁路系统由于具有庞大的固定资产和稳定的收益预期,在吸引投资方面还是具有不小的优势的。但对于民间资本来说,进入铁路根本目的是要盈利。但铁路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加上不时报出的亏损信息,再加上铁路线不可能单独运营,因此收益具体分到项目或区段结算比较困难,自然会令逐利的民间资本产生犹豫。
因此,要将此次铁路融资改革落到实处,终归还是要落实到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的渠道和盈利模式当中,进一步规范铁路产业基金的运作,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民营经济的收益。随着铁路投融资等相关配套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相信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期待"分一杯羹"。(中国经济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