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政协委员谈教育:大学校长不能把就业率当政绩

2014-03-11 13:34:50 来源:重庆晨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定位

大学教育不能唯就业率

一开始,周绪红谈到了一个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有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的大学教育有关,对此,周绪红的回答是:“大学的教育,不该‘唯就业’,就如同经济发展不能‘唯GDP’一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

“单纯讲教育好,就业就好吗?谁敢担保,哈佛大学的学生到任何地方都能就业?你也不能说一个完全没读过书的人,就找不到工作?”周绪红接连用了三个反问。

在周绪红看来,就业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教育质量本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他一再强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就业获取一些信息来反思我们的教育。”

“这就是为什么要教育改革。”周绪红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看作是教育的一面镜子。“只有经常照镜子,不断反思、分析,学生到了哪些单位,在这个行业中的比例是多少,这才能有益于我们的教育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让这些人才真正符合社会的不同需求。”

目的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人

对于教育改革,周绪红认为,“教育,应该是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的。”

周绪红谈到了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专业学位,不能一味的重视学习型、学术型。

他以重庆大学为例,“在改革探索中,我们现在根据学生的适应与需求,把一些研究生放到企业去,或者是学校、企业一起带,设置两个导师,企业一个、学校一个,改变了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周绪红反复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是多样的。

“培养一个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完人。在专业设置上,给予学生引导,基础理论要,适应性同样要。”周绪红说,教育改革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只能做事,没有基础理论的人;或者是在强调基础理论时候,把学生都培养成了学究,啥事都干不了。

方向

博雅学院打破专业教育

厘清了大学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目的,重庆大学在改革中有了一些探索方向,周绪红列举了多项教育改革案例,比如,与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办学,成立博雅学院,扩大优异生培养范围等。

以博雅学院为例,其旨在打破专业教育,以不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以直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子心智、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

周绪红说:“博雅教育前两年注重文科基础训练,后两年根据学子兴趣和专长,逐渐确立各自学术研究方向。”

本科毕业生,根据学位论文选题,分别授予文学、历史学、哲学或法学学士学位;优秀学生还可以进入3+3的本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直接保送至本校及其他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这样的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