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央禁令让年货价格更“亲民”

2014-01-30 09:20:2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多项禁令让物价回归“平民”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受中央陆续出台的“八项规定”“反四风”等多项禁令影响,加之入冬以来气温偏暖、畜禽存栏量较高等因素,使今年春节前物价吹起“平民风”。

“中央出台多项禁令后,各地公款吃喝、收受土特产数量大幅减少,造成猪肉、鸡蛋、蔬菜等需求量下降,从而导致物价下跌。”山东省寿光市一名蔬菜经销商说,往年春节之前,寿光几乎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购买蔬菜礼盒上下打点,他一天能卖400箱到600箱蔬菜,今年这种情况急剧减少,连50箱都卖不出去。

刘建国说,以前春节前,不少单位找他大量购买整箱鸡蛋用于发福利,今年几乎没有这样大批量购买鸡蛋的了,仅靠零售根本卖不动,价格肯定不如往年。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统计科副科长胡智胜、寿光市顺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崇山等业内人士认为,入冬以来气温偏暖、畜禽存栏量较高等因素造成蔬菜、肉、蛋供应充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物价。

“逢节必涨”怪圈能否就此打破?

专家认为,今年春节前较多商品价格较低,有利于降低百姓过年的经济负担。不过,要确保平价年货篮不成为一阵风,仍需从源头和制度入手,加强“三公”经费监管,使民间需求成为节日消费的真正主力,并兼顾好农民和养殖户,避免“价低伤农、价高伤民”。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卫国认为,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反四风”等禁令效果较为明显,但当前仍须将其制度化、法制化才能巩固这些成果,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监管,让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观念深入人心,防止时间长了一些禁令走过场或一阵风。

还有专家认为,要打破“逢节必涨”怪圈,还要大力培育“民需”及时补位,并兼顾好农民和养殖户利益。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打破“逢节必涨”怪圈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健康消费体系。在当前公款消费大量减少之时,要采取多种措施为民众增收,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底,让民众敢于花钱,让“民需”及时接力“公需”,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价格过快上涨加重市民负担,而过快下跌也将打击农民积极性,为后续大涨埋下伏笔。当前,不少农民和养殖户在物价下跌中遭受了损失,缩小了种植或养殖规模,这可能导致来年物价大幅上涨。因此,要想打破“逢节必涨”怪圈,必须要照顾好农民和养殖户的利益。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亲民 三公 价格指数 逢节必涨 农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