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改革闯关,凝聚共识再进发

2013-11-12 09:22:12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改革从来都是攻坚克难。

35年改革,一路闯关夺隘。今天深化改革,更要勇往直前。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出我们党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

改革又到闯关时。

深水前行,改革任务更加艰巨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放眼过去改革的丰硕成果,我们精神振奋;面对未来改革的艰巨任务,我们心情并不轻松。

改革行至“深水区”——两难问题突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

我们刚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却发现要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国能不能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

钢铁产量第一、煤炭产量第一、水泥产量第一……面对众多“中国制造”赢来的世界第一,我们高兴并纠结: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尴尬,缺少“中国创造”的遗憾,资源环境代价的沉重,告诉我们转型比增长更难。

要稳增长也要调结构,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要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也要抑制通货膨胀,要提高劳动报酬也要控制企业运营成本……改革方案的制定既要敢于取舍,又要“优中选优”。

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但对“分配不公”的抱怨也多起来。城乡居民收入跑赢CPI、跟上GDP,但“被增长”、“被平均”的声音从未消失。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高。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改革越来越会成为‘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两难情况越来越多。” 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面对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任何一项改革都要破解错综复杂的矛盾,都要突破认识和利益的掣肘。

“硬骨头”,硬在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已经很难成功。

一本小小的户口簿,牵动着多少人的命运起伏,阻碍着多少人真正从农民转为市民。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今天,户籍制度的缠绕急需解开,基本民生服务的均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需加快,让更多早已工作生活在城市的人,享有平等的市民待遇。

“硬骨头”,硬在改革已不是简单的应急,而是长治久安的制度建设。

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债,会不会引发债务危机?地方政府为何患上“举债依赖症”?看似近两年方才凸显的矛盾,背后指向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功能过度经济化、政绩考核“唯GDP论”等深层次因素,需要全面改革财税制度、政绩考核制度,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硬骨头,硬在改革已不能只是利益的增进,而必须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

改革本来就是利益的调整,深水区的改革,绕不开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城镇与农村等利益格局的全方位调整,利益调整就会有增有减。“有些不合理的做法必须果断纠正,有些利益格局的调整则应着眼于培育新的利益,在增量上做文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研究员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愈难愈进,迎难而上,正是改革者的品格。改革前无古人,深化改革就要攻坚克难。

别无选择,改革更需凝聚共识

改革需要共识。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呼唤改革,改革共识的凝聚正是改革攻坚克难的锐利武器。

不改革没出路。

当雾霾连日不散、当房价节节攀升、当“冷漠症”四处蔓延,有人抱怨:“都是改革惹的祸。”改革不是完美无缺,发展难免伴生问题。有些问题,是改革经验不足造成的,需要及时调整。有些问题,恰恰是改革还不到位引发的,需要持之以恒推进改革。有些问题,则缘于发展理念的偏差。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其根源多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正是清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强大动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禇平说。

改革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改革仍是我们唯一、最好的选择。

改革不能等。

改革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改革会不会引起经济波动?改革难免有风险,我们如何看待风险?

“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认为,改革进程中,最可怕的不是有风险,而是一点风险也不敢冒,一遇到阻力就止步不前。

改革时机宝贵,不加快改革,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导致积弊难返,酿成更大危机。

风险不可怕,关键是理性认识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防患于未然。

多年改革,我们抵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协调性、协同性,改革就能化险为夷。

改革有底气。

35年改革发展,我们已有了深化改革的一手“好牌”。

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改革的体制基础更加牢固,可以开启更高层面的改革;多次应对各种挑战,党积累了领导改革的宝贵经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越来越强;改革的潜力依然很大,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从小康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13亿人口的大国华丽转身蕴藏无限机遇,也给改革带来了进退腾挪的更大空间。

共识铺就改革路。凝聚改革共识,改革攻坚克难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坚定不移,改革更有勇气、智慧

任务艰巨,更激发改革雄心壮志。

时不我待,正敲响改革紧锣密鼓。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政府改革一马当先。国务院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审批改革,国务院已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300多个。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做减法”换市场活力增加。面对经济下滑,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既稳增长,又调结构,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

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加大。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民生保障、农业农村等领域,推出多项重要改革措施。“营改增”扩围,让企业轻装上阵;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外开放有了新突破……一项项重要改革,增添了经济活力,人们感受到了“啃硬骨头”的决心。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有无畏的勇气,有高超的智慧,改革就能翻山越岭,一路高歌。

勇气和智慧,来自于人民的重托。

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到向西开放的重镇兰州,从全球瞩目的上海自贸区到老工业基地包头的棚户区,一年间,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全国2/3以上省份。决策层问情于民、问计于民,让人们对改革更有信心。

勇气和智慧,来自于改革的方法更加科学。

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经济改革与社会、文化改革同步,促进发展与保障民生的改革协调,各项改革相互呼应,形成合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的路径,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已进入至关重要的“后半程”。续写“前半程”的辉煌,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美梦成真,改革的使命鼓舞我们攻坚克难。(记者潘 岗 白天亮 鲍 丹)

实习编辑 艾希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