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政治局的官员来说,这种讲课当然是有好处的。虽然党小组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政治局也有其他的读书会,但是据我所知,集体讲课学习的形式只有这一个。可以说,通过这种学习,政治局获得了相关知识的储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指出,一个政策的修订、出台,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知识储备之外,还需要反复地考量和商讨。“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学习,说明政治局对这一领域比较关心,它带来的是长期收益。”
“集体学习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不过以前只学法律,就叫法制讲座。1989年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后基本上是每年举办1至2次,每次是一个人主讲。”在中央集体学习形成制度前,就参与了两次法制讲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解释说。
而讲师们把到中南海授课看成是使自己的所学所研发挥影响力的途径。两次走进中南海上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就曾表示:“经济学家影响政策通常有三个途径:第一,做行政官员,把自己对经济问题的思考转为国家政策;第二,给政府做顾问;第三,做研究并发表相关的文章和报告,潜移默化地影响决策者。”在中南海授课无疑是第二种和第三种路径的最好结合。
另外,“中南海讲堂”上也衍生出副产品。比如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就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颇有渊源。
据《大国崛起》总编导任学安回忆,2003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他在上班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报了这条新闻,因此产生了做相关纪录片的兴趣。该纪录片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后,任学安还请了当时为中央政治局讲授这个主题的北大教授钱乘旦担任学术指导,参与了片子的创作。(综合自《新华每日电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