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一位基层公务人员告诉记者,纪检部门暗访组到基层检查确实有一定震慑力。“平时上班不敢做‘小动作’。领导会经常提醒大家,小心被暗访组逮着。”他说。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来凤县通过将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以视频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曝光,表达了当地整治基层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决心。“暗访”起到了一定的督促效果,使被访的单位时刻保持警惕。但此类监督方式源于上级对下级的不信任,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迎接考评的现象,上级检查组或暗访组来,被访单位就突击做一些调整,说明现在上级对下级的监管力度和强度是不够的,且很难获悉民意,只能通过突击式的暗访发挥职能作用。运动式的检查方式,容易使基层政府疲于应付,把日常工作重点放在应对上级明察暗访上。”庄德水表示,还有些单位习惯于把接待上级暗访作为一种工作需要,作为政治表现机会,而不是问题发现机制。
“要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化、日常化,形成正常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减轻上级政府监督的压力。应该让各种监督的力量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形成合力,普通老百姓和媒体也要发挥监督作用。暗访应该有严格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公开机制。一方面要公开联系方式,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提供举报信息,另一方面应该把暗访监督中遇到的问题、过程向社会公开。”庄德水建议。
有人认为,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责应该是发现和惩治腐败,对一些腐败和违纪官员的查处才是其工作责任。放着贪腐案件不查不抓,只是管些上班打游戏、下班上饭店的“小事”,有“避重就轻”和做“表面文章”之嫌。
对此,也有反对意见表示,腐败行为要整治,但通过暗访和检查提高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改变慵懒无为的工作作风,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责任。因此,暗访文章不光要做,而且可以持续不懈地做下去。对于干部队伍和工作作风治理,只有“苍蝇老虎一起打”,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现在,不少基层政府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改善基层作风,更重要的是,让基层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应该承担的职责上去,让每个部门知道应该干什么。基层公务员管理目前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尤其是对只出工不出力的行为,缺乏惩处和考核机制。光靠暗访组检查是不够的,关键是精简人员,让每个人有事可做。”庄德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