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选举”系列评论之十二
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270名十八大代表,由全国8000多万名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推荐提名,经过反复酝酿、逐级遴选而产生。
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的程序和比例,在广泛推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综合比较、差额选举,几乎是“万里挑一”,选出了十八大代表。笔者认为,这次推荐选举十八大代表,有三大亮点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一是更加注重生产和工作一线。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增加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代表比例,一直是党代会的趋势。十四大时一线党员代表比例是22%,十六大时为24.3%,到十七大时,一线党员代表提高到28.4%。十八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692名,占30.5%,比十七大时提高了2.1个百分点,比十四大时一线党员代表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这种趋势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基层、关心基层、强化基层的导向,也从党代表结构上进一步夯实了党的基础,调动了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更加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十八大代表涵盖了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既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既有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军人,又有基层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有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人们注意到,在这次十八大代表名单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大学生村官首次有了党代表,农民工党员代表数额大幅增加,不少来自新经济组织的党员当选为十八大代表。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代表要“来自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党代表的覆盖范围越广泛,所代表的党员群众就越广泛,提出的意见建议就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全面科学正确。
三是更加注重民主与科学。民主科学,是时代的主题。这次推选十八大代表,充分发扬民主成为代表推选的主旋律,各级党组织在推荐提名阶段广泛宣传,提高党员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选举阶段,提升竞争性,扩大透明度,增强公正性。民主推选,尊重了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党代表的责任意识,激发了党的活力。从代表推选的程序方法和代表结构上,我们还体会到一种科学精神,科学设计程序方法保证了顺利推选,科学设定代表结构保证了党代表广泛的代表性。
我们党作为一个已执政60多年、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自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让世界、让国人看到了一份自信,更看到了一种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会继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定会更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