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省引进的每10个亿元以上项目,有7个左右落户这里;去年示范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占全省七成左右;国家战略激活的八百里皖江,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超过武汉都市圈。
当沿海经济转型,上万亿元产业资本内移之际,安徽牢牢抓住了历史性机遇。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示范区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宣城、滁州为两翼,“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恰似一只凤凰,展翅东方。
这只凤凰已翱翔高空。省经济信息中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皖江地区经济增速达12.5%,超过武汉都市圈0.3个百分点。
这个面积7.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今年前5个月引进资金1211.1亿元,同比增长17.2%;去年引进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974个,占全省65.8%。
“抢滩皖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这是投资皖江的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共同心声。
“皖江已是沿海资本内移的第一选择。 ”灼热的资本汹涌而至,激荡着一个又一个城市的发展脉动。
4月28日是很多滁州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苏滁现代产业园开工。苏州工业园区把“走出去”跨省发展的第一步落于此。 “这里,一定会成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的新典范。 ”专为开工赶来的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王首毅胜券在握。
滁州又有喜讯来:今年前5个月全省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全椒高铁站南现代服务产业园落入囊中,投资逾300亿元。
合肥,示范区龙头,头号吸金大户。仅去年一年,引资就超过1700亿元。
地处合肥东南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因不断涌入的资本变得拥挤,以至于投资强度和科技门槛一再提高。园区负责人正谋划“越境”发展,为资本落地拓展空间。而在北部,投资高达285亿元的合肥鑫晟8.5代线——合肥史上最大规模,也是安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高技术产业项目,正在新站开发区快速推进。京东方、彩虹等30多家企业集聚于此,合肥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平板产业基地之一。
合肥、芜湖在承接中不断上演“双城记”的好戏。仅去年一年,就有米其林、富士通等7家境外世界500强布局芜湖。
2011年4月,落户宣城的中鼎工业园,是宣城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总投资千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在2011年盛夏启动,池州从此有了助力腾飞的核心产业。未来,池州将成为全球首个4G无线城市。
今年上半年,皖江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989.9亿元,增长12.5%;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近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省65.4%。示范区正在成为安徽发展的主力军。
“承接”之外,人们并没有忘记另一个关键词“示范”。为中西部示范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速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是皖江示范区应该担当的国家使命。皖江两年巨变,又带给世人怎样的思考?
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例子是,有家大企业希望在芜湖经开区投资10亿元建设聚乙烯项目,但由于污染较重被一票否决。类似被拒的项目,两年多来已有300余个,涉及投资500多亿元。
2011年,示范区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41.64%下降至39.59%,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增幅高达63.3%。
合肥原本没有平板产业。而现在,合肥已是全国唯一一个能生产等离子面板和TFT面板的城市。 8.5代线厂房已经封顶,建成以后,合肥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面板生产基地。 “合肥给中国的企业、产业挣了面子。 ”来合肥调研平板显示产业的专家感慨言之。
现在,挣了“面子”的合肥正在努力解决“无芯”问题。它正致力与中科大共建先进技术研究院,核心课题就是“做芯”。
注重创新承接,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这是可以示范中西部的安徽经验。
7月26日,炎热异常,位于芜湖市区的方特欢乐世界里人头攒动。去年,“方特”共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其中近200万人来自外地,而这座城市的户籍人口不过230万人。
方特是芜湖在奇瑞之外的另一张城市名片。
因为有了方特,芜湖成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长三角著名的文化旅游地。 2011年,这里产出的动漫片超过12000分钟,在全国100多家电视台播出,当年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芜湖斩获投资190.2亿元。
沿着重点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脉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基地,是安徽人的又一承接思路。
“上海正在谋划建立‘迪士尼’,方特的经验值得上海认真学习。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希平说。这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一个滨江后起之秀的肯定。
在扑面而来的资本春风中,夹裹着的是曾为南方所特有的发展气息。这“发展的味道”,在大江两岸日益浓厚。当发展成为区域的内生动力,我们有理由期待皖江涌现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