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展两次北冰洋考察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展两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和5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以了解北极所发生的快速变化以及对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影响。
相比过去12年进行四次北冰洋考察和8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考察,中国无疑正在加快探索考察北极的步伐。
该负责人说中国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北极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中国具有直接而快速的影响,中国科学家必然对此十分关注。
他认为随着我国第一艘“联合设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有望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其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环境调查能力将增强中国极地科考综合水平。
他说新建极地破冰船,将实现至少有两艘极地考察船同时在南北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作业活动。这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极地科学环境调查领域的总体水平,全面增强我国在极地区域的综合调查与保障能力。
中国自1984年展开首次南极考察,截至2012年已经完成27次南极考察,第28次南极考察正在开展。
自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考察起,目前进行了四次北冰洋考察和8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考察。
该负责人表示雪龙船作为极地考察的唯一核心运输工具,其破冰能力和考察时间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开展大范围、长时间的北极考察。
他说“由于只有一条破冰船,并且其原有功能定位是以运输补给为主,运输补给任务繁重,故雪龙船单船保障能力已经难以满足我国极地考察的发展需求”。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一船四站”的极地考察格局。一船指中国唯一极地考察船 – 雪龙船,四站指位于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以及位于北极的黄河站。
有专家分析随着北极地区近年来的气候变暖,北冰洋夏季海冰范围不断缩小,使得北冰洋区域的东北航道(俄罗斯沿岸区域),西北航道(加拿大沿岸区域)在夏季可能具备通航条件。北极航道的开通,无疑将大大缩短亚欧地区海上航运的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估计,北极地区包含了全球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和10%的石油储量。面对丰富的油气资源,北极周边国家都展现出了兴趣。
不过中国科学家更关注北极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该负责人说中国目前只在北极地区开展过科学考察,关于未来可能开通北极航线的问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并非只与中国有关。
另外,他介绍中国目前没有能力也不具备条件对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王茜)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