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时政
盘点2011年“扫黄打非”五大亮点
2011-12-07 16:51:44      来源:新华法治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2011年,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在打击侵权盗版、铲除网络“黄毒”、治理教辅材料问题、打击“四假”,以及加强“扫黄打非”工作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和成效。

  1.提升“扫黄打非”能力巧借力

  “当前,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工具等技术手段传播有害信息的问题日趋严重,非法出版活动网络化、专业化、高技术化的特点更加明显。这些都要求“扫黄打非”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与高科技背景下的非法出版传播活动进行斗争。”

盘点2011年“扫黄打非”五大亮点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11月15日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扫黄打非”技术保障战略合作协议》,在网络“扫黄打非”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互联网“扫黄打非”领域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合作,重点包括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新技术背景下“扫黄打非”手段研究,网络出版物传播监测管理,网络出版物发现与识别判定技术研究,网络非法传播取证技术研究等。>>详细

  2.打击“四假”重点出击连环拳

  “经过长期整治,“四假”,即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区仍屡打不绝,严重扰乱新闻出版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盘点2011年“扫黄打非”五大亮点

  “采访”归来 资料图片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11月1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假记者、假新闻。

  这次专项行动的打击重点一是非法报刊,包括假冒、伪造国内刊名刊号或无刊号出版的报刊,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发行的报刊,以买卖刊号、一号多报(刊)和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等形式非法出版的报刊;二是非法报刊机构,主要指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报刊社、编辑部、记者站、工作站、报刊网站,特别是未经批准以港澳等境外媒体名义擅自设立的编辑部、记者站、办事处等非法机构以及制售传播非法报刊的信息咨询企业;三是假记者,包括假冒记者或新闻采编人员身份的社会闲散人员、新闻机构离职人员和非采编人员,以及假冒网络新闻媒体记者或新闻采编人员身份的各类网站工作人员;四是假新闻,即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混淆视听的各类虚假新闻报道。>>详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
入世十周年>> 详细

各地新闻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详细
点击排行
  房产税试点扩大方案将出台 促行业健康发展
拉米:中国为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