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下单,不算骗人?
作为手机打车的铁粉,晓岚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有些“老手”,甚至还能通过与司机“合谋”,通过打车软件打免费车收钱。
2月14日中午,羊城晚报记者便见识了一回“合谋”。记者在建设横马路拦下一辆广发公司出租车后,听到车上不断发出叫车信息的语音,便询问起来。司机刘师傅见记者也申请了“嘀嘀”,立即让记者现场叫车。
“人都已经上车了,再下单,不是骗人吗?”羊城晚报记者糊涂了。
刘师傅说:“没事!你下单我抢单成功后,我们都可以各多得5元。”刘师傅还教记者如何下单方便他“抢单”,“用语音随便说句话,1、2、3都可以,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这样别人就不好抢单。”但记者操作后,刘师傅的手机信号慢,未显示抢单成功,单竟然被另外的司机抢走,刘司机驾轻就熟地建议:“不用理他,如果司机打电话过来,就说你等不及坐车走了。”路上,刘又让记者尝试再换成“快的”软件再下一次单,“‘快的’奖励乘客10元,‘嘀嘀’奖5元,两个单都让我抢了,你一次就可以省15元!”
如果取消优惠,晓岚们还会不会“帮衬”打车软件?晓岚说,那就看哪种方式更容易打到车。“如果非繁忙时段,估计就不会用软件打车,招手即停更快。而我那位本着‘悭’钱初衷的同事,肯定更不会用,因为没补贴还要消耗手机流量。”根据本报“金羊网”网络调查,在非繁忙时段,优惠减免低于5元后,45.59%的被调查者会放弃使用“嘀嘀”。
羊城晚报
问卷调查
从2月11日至2月16日中午,金羊网启动针对微信“嘀嘀打车”的问卷调查,有超过1360名读者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和分析如下——
高达70.59%的被调查者认为“嘀嘀”有利有弊。
一半左右被调查者用过“嘀嘀”,其中用过的占47.06%,说明打车软件已经深入人心。
即使有补贴,大多数被调查者(66.18%)只有在打不到车的繁忙时段才会用“嘀嘀”,且普遍不愿意加价(占82.35%),只有4.41%的被调查者试过加价10元及以上。
当通过软件加价终于叫来车时,假如恰好看到一旁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家,一脸疲倦已经等了很久而无车。被调查者中44.12%即便内疚也不会让车;55.88%的被调查者会考虑跟司机商量让车。
高达63.24%的被调查者认为出租车司机用“嘀嘀”收听、观看、处理叫车信息,会影响驾驶安全。其中39.71%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危险程度相当于打手机(不用耳机的情况下);36.76%认为相当于用手机发短信息;23.53%认为相当于看车载录像。
乘客说法:
实惠安全还能救急
一是实惠。在优惠力度最大的时候,对于乘客,“嘀嘀”每单补贴10元、每天最多3单,“快的”是10元、4单,即使到现在,也有分别5元、10元的补贴。
二是安全。女性乘客特别喜欢打车软件提供的安全性。司机的车牌号、姓名、手机号都提前显示出来,再也不用担心打到黑车了!尤其是早出晚归的时候,这项功能太让人放心了。假如遇到什么纠纷、或者遗失了物品在车上,也可以一键回拨、联系上司机。
三是救急。打不到车的时候,打车软件的加价功能让大方的乘客成了“香饽饽”。多加几十元,不愁没车打。
四是服务好。由于打车软件对司机有另外的补贴,还有诚信评价系统,来接单的司机服务态度普遍都很好。尤其是去机场的单,司机看到你拖着行李箱走近,小跑着给你开尾厢、搬行李。而普通出租车司机多半爱理不理。此外,假如乘客提前下单,还能节省等待时间,因为司机接单抵达目的地后,基本上都愿意等待乘客,避免悔单。这一点羊城晚报记者在司机处也得到证实,明通公司的李师傅说,如果被软件乘客投诉10次、或者悔单太多,基本上就会被软件公司“黑”掉,再也抢不到车单。
司机说法:
曾经一天多挣200元
据记者采访的21位出租车司机反映,虽然主管部门交委并不支持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拉客,但他们所在的出租车公司里,至少50%以上的司机都在使用打车软件。
周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装手机软件的超过七成,他才装1个多月,一天最多能多挣200多元!周师傅给记者算账:在春节期间,“嘀嘀”一单奖励10元,每天最多6单;“快的”一单奖励15元,每天最多5单。每天他都能做满,奖励金稳拿135元;如果迟迟没有出租车应召,软件公司还会上浮奖励;此外还偶尔有乘客加价。“早高峰时间我就盯着‘加价’的单来抢,一般5元的都不看,至少10元、15元,还接过加价25元的,这样一天下来,多挣200元不是难事。现在优惠幅度降下来了,也能多挣100元。”
据统计,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一个班大约能接20多单客人,有了11单软件叫车的生意保底。
交委回应:
必须遵守现有法律法规
羊城晚报记者就手机软件打车出现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广州市交委。
广州市交委称,手机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之间搭建起了一种新型的沟通平台,方便了部分市民打车。市交通部门也希望通过有序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为市民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打车出行服务,但要求有关企业必须遵守出租车行业现有法律法规,规范服务方式。同时,市交通部门会继续密切关注这种新兴技术发展和应用动向,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广州实际,不断提升出租车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对于广州如何发展应用手机打车软件,市交通部门正在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研究。
此外,对出租车司机因使用打车软件,导致出现的有关营运服务不规范行为,经乘客投诉,一经核实,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按有关规定对违章司机进行严肃处理。针对乘客失约情况,市交通部门也已研究建立了电召乘客信用评价机制,通过计分制的方式,对乘客失约、电召成功等影响乘客诚信度的项目进行综合考核,并将在日后工作中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来保障乘客和司机的权益。
律师观点:
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广东恒运律师事务所律师蔡险峰认为,由于出租车行业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出租车司机是负有特定职务义务的人,他的职务行为就必须首先遵守行业规则并满足其特定义务。从乘客的角度看,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必须符合“招手即停,按表付费”的期待,乘客乘车,也必须遵循“先来后到”的轮候原则,并符合“特殊人士优先”的道德要求。因此,出租车司机和潜在乘客提前私下缔结乘车服务合同的行为必须受到严格规制,否则,根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他们之间的上述服务合同将会因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归于无效,其行为甚至会被视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换言之,当一辆通过打车应用软件“预订”的出租车如约而至,你将再也不能从容不迫地推开前面排队等候的乘客,打开车门扬长而去,轮候乘客将有权上车,司机不得拒载,否则将遭到投诉。
蔡险峰建议: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出租车运营公司共同确定应召预订车辆的数量,并将车辆信息公之于众,由应用提供方据此对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应用软件的资格设限,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符合行业规则。同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及时呼应乘客投诉,对拒载的司机和公司严格处罚,方可实现移动互联时代真正的多赢。
名词解释
手机软件打车
只要乘客发出用车需求,开启软件客户端的出租车司机就能收到详细的叫车信息——乘客出发点和终点、手机号、电召服务费(乘客可以自行加价、吸引司机前来应召),等等。司机只需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就视为应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