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航天探索有“大用”

2013-12-17 08:4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原标题:航天探索有“大用”(深阅读)

探月工程在展示我国技术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同时,有哪些战略意义,在哪些方面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我国的探月工程有哪些特点?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什么要开展探月工程

月球有丰富的能源和特殊的空间环境资源

人类为什么去月球?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有很大的远期效益。首先,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这些资源是未来人类争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假如我们从不问津的话,将来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没有任何发言权。”同时,月球特殊的空间环境资源,如超高真空、无大气活动、低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无污染、宇宙射线丰富等,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借此建立精度高、造价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低的天文观测站与研究基地。

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也表示,“月球对于地球来说很重要,地球目前呈现的状态跟月球有很大关系。天王星自转轴跟轨道夹角很小,躺在轨道面上,而地球自转轴和轨道有一个23.5度的夹角,因此地球有四季之分。如果没有月球,这个角度是不稳定的。月球上还有很多资源,有人称月球或许会成为21世纪的波斯湾,就是因为月球上有目前地球上没有的丰富的氦—3资源。”

参与陨石研究的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认为,航天探索不能以“有用没用”来衡量,做企业肯定要关心当前的收益,但一个国家应该考虑得更远,比如未来30至60年后的事情。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基础研究和科学方面的探索。

探月工程与民生有关吗

人类探月活动带动了高新技术发展,回报是巨大长期的

针对探月工程“花很多钱却没有太多实际用处、与日常生活也没什么关系”的质疑,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表示,科学探索带来的科技进步一定会跟民生相关,但未必能很快转化为日常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欧阳自远也表示,人类探月活动带动技术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阿波罗计划,带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计算机、通讯、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杨宇光说,“许多权威机构调查发现,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回报率最低的比例也是1∶6,也就是说投入1美元,整个社会的收益可以达到6美元,得出结论为1∶7、1∶11的都有。”

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发射嫦娥三号火箭的每台主发动机上有3000多道焊缝,要经历温差、震动、辐射的严苛考验,这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积累了丰富的焊接工艺技术经验。除了焊火箭,相关技术还被用于对焊接要求极高的木糖醇大型反应器、结晶机,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他还表示,事实上,从“时尚潮人”鼻梁上的太阳镜,到爱美女性的“离子烫”,乃至吃的方便面、穿的气垫鞋、枕的记忆海绵、用于拍照的手机高清摄像头……都是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只不过我们有时没有注意。

有人提出疑问:“探月工程从近期乃至中期效益来看都太小,而远期效益虚无缥缈。”

对此,杨宇光表示,探月工程直接转化为近期效益的并不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体现在间接方面。成果转换周期比较长,很难马上看到效果,但回报是巨大的长期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