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010年
从提倡一胎到只能一胎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记者:政府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人口问题?
邬沧萍:事实上,1964年,国务院就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由国务院秘书长担任主任。我记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就被联合国要求广泛参与各类问题的研讨会。这时,人口问题已经是世界三大难题之首,排在“贫困”和“污染”前面。联合国要求中国参加第三次国际人口会议。开会要准备会议材料,国家计委从人民大学临时抽调了一部分老师从事这项工作。我因为有留学背景,外语底子好,而且懂统计,就被选入了研究队伍。
1974年人口会议结束后,中央决定在人大成立专门的人口研究机构。当时,多数老师还有顾虑,不愿意继续从事人口研究,我是自愿选择留下来继续从事人口研究工作,从此与人口学结下不解之缘。
记者:我仔细看了1979年您向国务院写的人口研究报告《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其中关键一点建议是“大力禁止三胎,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那么,对于生育二胎,您是支持还是反对的意见?
邬沧萍:1979年,我们人口所在河北一些地区做了一些实地调查,并对中国人口作了第一次预测。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向国务院写了第一个人口研究报告《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这个报告先后被登在中央内部通报和内参上,也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后散发。
我们当时拿出的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千方百计杜绝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和三个以上孩子,大力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然后逐年均匀地做到二十世纪末城市有一半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农村能有四分之一家庭只要一个孩子。
对于生第二个孩子,我们的意见是不提倡,不反对,供大家自由选择。当时这个方案,中央也考虑了,不过还是很严,名义上是提倡一个,实际只能生一个。
记者:从鼓励生到只能生一个,政策会不会一下子收得太紧了?
邬沧萍:说是提倡生一个,执行起来,当时的做法差不多就是“一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划生育取得巨大成就,少生了三四亿人,被称作“人口奇迹”。但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从宏观着眼,考虑长远利益,而对当时个体的利益考虑不多。在严格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现在日益严峻的出生性别比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