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历时5年更新国人“尺寸” 汽车、家具、家电等设计标准将全面调整
座椅要多高坐着才舒服?药盒上的字体多大看着才清晰?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电脑键盘又该怎样设计,手指触觉才更灵敏舒适?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实施的“中国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于昨日宣布启动。这是继1986年开展第一次成年人人体尺寸测量以来,我国再次对人体基础数据启动调查,预计历时5年完成。
时隔27年,为什么要再次测量人体尺寸?这些数据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现状
成人服装版型国标
仍按27年前的尺寸
买西裤不是腰小就是裤腿长;坐进合资汽车,不是感觉车顶矮就是方向盘太低……这些困惑其实都来自人体基础数据的准确测量。
“产品只有考虑‘人’的各种生理特点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赵朝义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材体型发生变化,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产品的使用上不仅要“用”还要“好用”,更加注重人的安全、健康、舒适,企业也更加注重产品的“宜人性”。
“只有用中国人的数据,才能设计和生产出适合中国人的产品。”赵朝义说,比如亚洲人的头型圆,欧洲人头型扁,如果根据欧洲人的头模设计帽子、眼镜等产品,效果会大打折扣;再比如,中国男性的臂长和德国人能相差六七厘米,躯干长能相差八九厘米,因此我国男性在驾驶欧洲车时,会感觉“不合适,不是方向盘离得远,就是脚踏不上离合器。”而且西方人普遍身高腿长,座椅离方向盘远,因此一些进口车不适合中国人驾驶。
在赵朝义等研究人员看来,“先进技术可以引进,工效学基础数据不应直接引用外国数据”,我国的服装号型、驾驶室布置、家具设计等都应采用中国人体尺寸数据,操控器的设计应依据中国人的力学数据,交通标识与显示器的设计应适应中国人的视觉特性。
另据了解,目前我国产品设计师的基本依据,大多还是1986年我国第一次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的数据。以服装为例,目前国内参照的服装版型标准还是1992年颁布的GB1335-1991《服装号型》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根据1986年我国首次测量的人体基础数据制定的,由于测量数据是20多年前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2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关于国人人体基础数据却没有实时更新,而这20多年又是中国人体尺寸变化较大的几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欣告诉记者,2009年曾采集了3000份中国成年人三维人体尺寸,发现中国人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明显变胖,成年男子身高增加2厘米、腰围增加5厘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身高175厘米的男士购买180厘米的衣服似乎更合身一些,因为有的服装尺码标准参考的还是20多年前的人体尺寸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