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回应:语文课扩展为人文素养课
本报讯(记者谢绮珊)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由必修变选修”引热议一事,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表示,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变成“高四语文”,而应当注重提升与深化,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据介绍,人民大学改革后的大学语文教学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原来2学分的必修大学汉语课将增加、扩展为总计10学分的人文素养课。人文素养课包含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原著经典选读课程群、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以及课外阅读课程群。全校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心仪的课程。
据悉,自2012年开始,人民大学就在探索本科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大学语文调整只是改革中的一小步。其他课程调整还包括大学外语专门调整出2学分用于口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从6学分减到4学分;取消学年论文,改为必须参加科研训练等。
中大教授:
若中学语文学得好,
大学语文非必要
中山大学中文系金钦俊教授认为,大学开语文课有补课的性质,对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有帮助。在理想的情况下,中学语文基础很牢靠的话,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非绝对必要,抓到高中毕业为止。他说,这就要求中小学的语文学习要更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中玉也同意这一说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学生的语文基础已经较好,不妨同意他们不必再修大学语文课,便于他们选修其他人文性课程。
针对大学英语课多过语文课的现实,金钦俊认为有其合理性。他说,英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工具,不能放松。相对于语文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英语的学习比重并不是很大,即使到大学阶段英语的学习也不能放松,还是要有相当的时间进行英语训练。
支持派
老八推特:中国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再差,日常交流,看书籍电影都不会有问题,但大部分英语水平远不如欧美小学生,交流、阅读都有问题,你说该学哪个?
质疑派
sunny哥斯拉:我们系发了《大学语文》这本书,但是现在都大三了,也没见要上课……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里,英语是必修,语文反而被放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文/本报记者徐静(除署名外)
实习编辑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