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人大语文变选修引发热议 六成高校语文并非必修课

2013-11-15 10:39:00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人大回应:语文课扩展为人文素养课

本报讯(记者谢绮珊)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由必修变选修”引热议一事,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表示,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变成“高四语文”,而应当注重提升与深化,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据介绍,人民大学改革后的大学语文教学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原来2学分的必修大学汉语课将增加、扩展为总计10学分的人文素养课。人文素养课包含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原著经典选读课程群、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以及课外阅读课程群。全校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心仪的课程。

据悉,自2012年开始,人民大学就在探索本科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大学语文调整只是改革中的一小步。其他课程调整还包括大学外语专门调整出2学分用于口语课程;计算机课程从6学分减到4学分;取消学年论文,改为必须参加科研训练等。

中大教授:

若中学语文学得好,

大学语文非必要

中山大学中文系金钦俊教授认为,大学开语文课有补课的性质,对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有帮助。在理想的情况下,中学语文基础很牢靠的话,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非绝对必要,抓到高中毕业为止。他说,这就要求中小学的语文学习要更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中玉也同意这一说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学生的语文基础已经较好,不妨同意他们不必再修大学语文课,便于他们选修其他人文性课程。

针对大学英语课多过语文课的现实,金钦俊认为有其合理性。他说,英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工具,不能放松。相对于语文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英语的学习比重并不是很大,即使到大学阶段英语的学习也不能放松,还是要有相当的时间进行英语训练。

支持派

老八推特:中国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再差,日常交流,看书籍电影都不会有问题,但大部分英语水平远不如欧美小学生,交流、阅读都有问题,你说该学哪个?

质疑派

sunny哥斯拉:我们系发了《大学语文》这本书,但是现在都大三了,也没见要上课……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学里,英语是必修,语文反而被放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文/本报记者徐静(除署名外)

实习编辑 夏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