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轻微的病人,我们会进行相应对症的处理;对于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的重症病人,只能进行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疗。”
人侵袭到其活动区域
就会受到攻击
记者了解到,胡蜂一般通称为马蜂,当地俗称人头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昆虫,5到10月活动频繁,12月底进入冬眠。胡蜂体大身长毒性强,人被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导致死亡。
近年来,胡蜂的活动分布范围正在由秦岭深处向沿山乡镇扩展,许多盘踞在群众的屋檐下、窗台上,且胡蜂生长速度十分惊人,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空气质量的提升以及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胡蜂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迁徙、筑巢,伤人概率大增。
对于近年来特别是今年胡蜂伤人不断发生的原因,安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黄荣耀说,今年夏秋以来,安康当地气候有些反常,往常湿润多雨的天气变得干旱少雨,气温偏高的条件下,胡蜂活动频繁,人无意侵袭到胡蜂的活动区域,就会受到攻击,“此外,胡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以及奔跑活动的人或动物也极其敏感。”
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王昱钦说,仅今年一年,安康消防部门就接到了全市所有10个县区胡蜂伤人、请求摘取蜂窝的处警请求,总共摘取了593个蜂窝,由于保护措施不全,在摘取过程中,消防官兵被蜂蜇伤20人次以上。
对于目前胡蜂防治中存在的困难,安康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斌说,目前安康全市的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1.6%,“定时炸弹”般的蜂窝难以统计。农民自我保护和救治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也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刘斌介绍,2005年和2006年,安康也发生过多起胡蜂伤人事件,上级部门也为基层林业部门配备了防蜂服,但由于摘除蜂窝基本属于高空林间作业,防蜂服很容易出现破损,一旦出现防蜂服不能使用的情况,摘除工作只能“望窝兴叹”。
王昱钦说:“在处置蜂窝的警情中,需要专业的防蜂装备和器材,但现在安康全市的防蜂服只有20套,平均每个执勤中队2套,在摘取蜂窝的过程中,需要人员的协助,如果没有,就会造成没有保护措施的官兵被胡蜂蜇伤,危险极大。”
刘斌说,近年来气候变化较大,胡蜂蜇人致死致伤事件呈上升之势,但对胡蜂的研究和基层的防治却并没有及时跟进,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胡蜂的研究及追踪;另一方面,基层的防治能力和装备水平也要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