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枪坝水池至今还在使用,远处水塔的影像倒映在水中(胡杰 黄敬坤/摄)
打枪坝水塔老照片(胡杰 黄敬坤/摄)
如果你从南岸区经石板坡长江大桥往渝中区方向走,在桥上抬头往对面的石板坡山上看,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一个欧式尖顶露出山脊,那就是打枪坝水塔。
为何叫打枪坝水厂?
这里曾是清代射击场
提到打枪坝水厂、打枪坝水塔,不得不说到打枪坝。为何叫这个“奇怪”的名字?
重庆市历史文化学者、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何智亚,曾经对打枪坝及周边进行过研究。原来,打枪坝是通远门到水厂之间的一处坝子,位于通远门城墙最西面,地处重庆城最高处。打枪坝三面是古城墙,城墙下是鱼鳅石、石板坡和四川省第二监狱(筹建于1917年,1937年6月开始关押犯人,现为重庆市看守所)。城墙上是一大块平地,呈喇叭口状,最窄处只有几米,由于最窄处形似乌龟尾巴,旧时地名也叫“龟尾巴”。
平地向通远门城门和领事巷方向延伸,逐步变宽,形成重庆城最大的一块坝子。清代此处设有驻军炮台,坝子宽阔,官兵常在此演练射击,故名“打枪坝”。后演练减少,遂被荒废。清代有伍福宫、桂香阁建于打枪坝。上世纪20年代,重庆第二短波无线电台也设于打枪坝。
为何兴建自来水厂?
山城坡高路陡取水不便
为何当时的重庆急需一座自来水厂?徐悲鸿有一幅著名的《巴人汲水图》,将巴渝人传统汲水的场面绘制出来,有舀水、让路、登高、前行等场景,挑着水的山城居民从梯坎艰难往上,劳作的繁重、汲水的艰辛,由此可见。
老重庆有这样一个特殊行业———挑水夫。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重庆城的挑水夫约6000人,至20世纪初,从业者已达2万人。
何智亚说,潘文华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后,为了解决多年来居民生活依靠井水和下河取水的不便,决定兴建自来水厂。
1926年至1927年初,兴建自来水厂得到商界支持,各界纷纷捐资。1929年2月,开始建水厂,税西恒为总工程师。
1932年,打枪坝水厂开始向城区试行通水,1934日2月实现正常供水。到此,重庆城结束了无自来水的历史。
“上世纪20年代,城市自来水工程艰巨浩大,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地修建水厂均由外国人主持。重庆自来水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完全由本国技术人员主持,这在中国近现代给水工程史上还是首次。”何智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