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析黄冈中学辉煌难续:优秀教师和生源流失是关键

2013-07-11 13:21: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到南方去,到武汉去 金牌教练大量流失

王宪生归纳起老师流动的去向,先是“到南方去”,然后是“到武汉去”: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老师主要前往广东等沿海地区;2006年建新校区以来,“往武汉跑的多了”。数学组总共也就30多个老师,前前后后走了十多个,而且多数都是三四十岁的骨干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

“老师的心态发生变化,应该和中国地产的兴起同步吧。”刘剑1998年毕业后还和教自己的老师保持着联系,却发现在2000年左右,“他们一批一批地走了”。他觉得这很正常,“老师也是人,人往高处走,要为自己和家人奋斗打拼。”

“金牌教练”成批地去往南方、武汉、东部沿海城市,给新学校的竞赛成绩带来了繁荣。在武汉,竞赛成绩独占鳌头的两所高中——华师一附中和武汉二中,竞赛教练都不乏黄高教师的身影——武汉二中的数学竞赛主教练肖平安、化学竞赛主教练施辉国,华师一附中的数学竞赛教练方牡丹等,均为“黄高出产”。2004年,黄高的物理竞赛教练姚学林去了深圳中学之后,实现了该校在物理竞赛奖牌上零的突破,至今他已经带领学生拿到了3块国际奥赛金牌。

“只要在黄冈待过的都值钱。”黄冈市教育局长王建学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的20年间是教师流失最严重的时期,黄冈的所有学校都在遭遇高薪挖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的高峰时期,一年要流失320人,现在每年约150人。“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差距大,二是激励政策没有跟上”。

对比他读书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黄高集结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当时正是知识分子大交流的年代,很多教师是优秀的“老大学生”,他的班主任是福建人,数学老师是广东人,语文老师是鄂州人。

黄冈中学校长刘祥认为,教师流失的高峰期是在1995年~2005年,也是我国几乎所有高中的入学高峰期,全国的高中规模普遍扩大了几倍,学生数量随之剧增,黄冈中学就由一届6个班扩大到了22个班。在这段时间里,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普遍出现教师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国家政策本来就鼓励人才流动,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刘祥表示,“很多人觉得跑掉的鱼都是大鱼,其实不一定走的人就是最优秀的,留下的人就不优秀。当初也有很多人来找我,我就没有走。”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生源 优秀教师 自主招生 主教练 教育公平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