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压力如何应对?
香港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协助跨境学童解决“上学难”
近年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北区区议员陈勇收到越来越多居民投诉,要求政府正视大量跨境学童来北区就读幼儿园或小学,导致区内学额不足,本地学童被迫到其它地区上学的问题。
北区是最靠近深圳的一个校区。跨境学童参加“小一入学统筹办法”时,多选择北区小学,所以造成了北区学额紧张。香港政府教育局今年2月1日宣布,将在本年度采取“特别措施”,即所谓“返回机制”,协助北区小一学生原区就读。今年小一派位结果公布后,如学童住在北区,并在参加派位时申报属北区校网,但统一派位时分配到大埔,又决定放弃大埔学位并希望原区就读,教育局会为他们在北区安排小一学位,但学生不能自行选择学校。
教育局表示,将优化2014/2015学年及以后的安排,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优先照顾北区学童的意愿,大幅减少由于跨境学童的原因而被逼跨区入学的学生数目,还会与其它部门合作改善跨境配套,希望更有效地分流跨境学童到北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针对跨境学童逐年递增的趋势,香港凤溪第一小学校长廖子良建议,香港政府应该拿出应对措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短期可以适当扩充每班人数,增加学位,长远需在深港边境的地带兴建更多学校,以满足越来越多跨境学童就读需求。政府在通关手续、保姆车管理和禁区纸发放等配套服务也应及时跟上。
其实,香港不少学校正面对收生不足的问题。陈勇建议,政府可集中安排跨境学童到收生不足的地区和学校上课,一方面可分散跨境学童在边境地区入学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纾缓某些学校收生不足的困难,可谓一举两得。
陈勇说,北区学位紧张已经成为内地和香港居民之间的冲突,而这种所谓的“两地冲突”,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及资源分配矛盾之反映。欲纾缓矛盾,先要理顺政策和社会上的资源分配,政府对此负有最重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