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2点多,在江都区宜陵镇的一间农屋里,25岁的陆倩和家人正在吃着午饭。这饭实在太普通——一碟咸菜,一碗米饭。让陆倩一家烦恼的是,今年33岁的哥哥陆军病了,还是白血病。而这个叫陆军的年轻人,从16岁起开始辍学打工17年,将唯一的妹妹培养成复旦大学生。妹妹陆倩目前放弃了在上海的高薪工作,回扬州陪哥哥治病。
家境贫寒
哥哥16岁辍学打工供她上学
走进陆军的家,几间瓦房显得格外简陋。墙只是粗粗地粉刷过,屋子里也没什么值钱的家当。“本来更破,儿子结婚的时候简单地粉刷过。”56岁的陆春华扒着碗里的米饭,说几句,眼眶就忍不住红了。
陆军出生于1980年,父母都是农民,自小家境贫寒。
陆军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带妹妹,并且独立做饭了。他的童年是在院子里度过的——爸妈平时种地,就把他们锁在铁门里。“那时候我会透过铁门去看外面的世界,和小朋友们隔着铁门玩。”陆倩说,哥哥怕她闲得慌,便给她讲从幼儿园里听来的故事。
1996年,父亲陆春华突然开始浑身酸痛,无法下地工作了,后来才查出是胸膜结合病。妹妹年纪尚小,父亲身体不佳,学习成绩优异的陆军被迫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辍学外出打工。
临走的时候,陆军特意叫来比他小8岁的妹妹。“读书一直是我的梦想,希望你好好加油,我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说完,陆军就开始了在外17年的漂泊生涯。
回忆童年
最难忘哥哥送她一箱方便面
25岁的妹妹陆倩并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今年已经顺利从复旦大学毕业了。原本这个贫寒的家庭刚刚开始有转机,日子刚刚要好起来的时候,陆倩得知了哥哥患上白血病的消息。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陆军在做电焊工作时,就经常莫名其妙发烧、感冒。一向不喜欢乱花钱的他,并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而是“扛一扛”。直到十天后,一次意外摔倒,整个腿部都肿了起来,他这才发现不对劲。
“不会吧,哥哥一直身体很好啊,怎么会?”一开始陆倩觉得是误诊,回家后便带着哥哥去苏大附属医院。几天前,他们得知陆军已经确诊为白血病中期,需要开始住院化疗。
陆倩的童年记忆全部是哥哥的身影,哥哥给她做饭、哥哥给她讲故事……童年最让陆倩记忆深刻的是那一箱方便面。“方便面是我童年最大的感动。”陆倩说,小时候家穷,买不起零食。而有一次哥哥外出打工带回来的一箱方便面,让她的整个童年都充满了甜味。“那时候不舍得吃,一天只吃一包。”陆倩说,这是她童年最美味的东西。
哥哥打工17年
妹妹如愿考上复旦大学
16岁的时候,陆军离开家乡,在外工作了17年,靠着那份微薄的薪水支撑妹妹读完了大学。
当时只有16岁的他,第一份工作是到海南去打零工。到海南后,因为身上没有更多的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只能从倒卖水果开始做起。“一个菠萝是两块钱,倒卖给游客可以赚到一些辛苦费。”那个年代,陆军吃了不少苦头。
“他最初出去打工的时候很辛苦,没有钱,饿了就从路边的垃圾箱捡点烂水果吃吃。”与陆军一起长大的表姐马晶告诉记者。对于这个小表弟,马晶觉得十分心疼,“少小离家打工的滋味一般人无法体会,而他从小就学会了坚强。”
后来,陆军在外学会了电焊,做了电焊工。那是陆军20岁的时候。但这种电焊工却常常没有保障,没有合同、也没保险,活干完了只能换另一个地方。
妹妹陆倩每次得奖状,都会寄给外地的哥哥看,兄妹俩感情很深。“我知道这么多年哥哥在外不容易,也会经常打电话和他聊聊。”
后来妹妹去上海复旦大学读国际贸易专业,哥哥陆军也结了婚。哥哥曾经跟她说,哪怕将来砸锅卖铁也会供她读书。“哥哥把他最好的年华用来供我读书,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妹妹说。
哥哥突然患病
她暂缓工作筹钱为哥治病
陆军现在已经住进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的无菌病房,每天要花掉约1万元钱。陆军妻子张莉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
白血病,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再次受到沉重打击。妹妹陆倩今年刚刚毕业,原本可以在上海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但为了哥哥,她放弃了,回到了江都老家。“等哥哥的病治好了我再出去工作。”谈到未来可能需要的70万巨款治疗费,陆倩说,只要有希望就会一直坚持,哪怕是砸锅卖铁。
父亲陆春华拿出家里全部的积蓄,加上四处筹款,总共只筹到11万元钱,剩下的还是未知数。“如果需要骨髓配型,我愿意第一时间就去给哥哥捐骨髓。”陆倩说,如果没有哥哥,就没有她今天的一切。
母亲陆美芳经常以泪洗面,她说儿子吃了太多的苦,她觉得整个家都对不起他,“儿子真的没享过一天的福,我们都会努力治好他。”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陆春华说,能不能帮他将家里的房子介绍给房产中介卖掉。“那你们全家怎么办?”面对记者的疑问,陆春华说,现在最要紧的是救儿子,别的可以再想办法。陆春华现在在四处找人筹款、找人帮助把房子卖掉,他说他会抓住救儿子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记者陆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