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灾情评估进入最后阶段 芦山灾后重建即将拉开序幕

2013-04-26 08:44:4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思路:灾区重建规划先行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在灾情评估工作完成之后,重建规划工作即将提上议事日程,这一规划将决定灾区重建的方式。

“现阶段最需要的不是重建需要多快速度,而是需要规划先行。这一规划将影响灾后重建的整体布局与方向。其中,选址、功能配套、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设计尤其要慎重考虑,应最大程度保证有效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张强说。

地质学家、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原总工程师范晓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此次灾后重建首先要对灾区的建筑情况和抗震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应该更严格地执行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除了对学校、医院、供电、供水等重要设施按高标准设防外,还应更多地注意对普通居民建筑的指导和监督。

“灾后重建的资金投向应该更多地向民用建筑抗震设防方面倾斜,鼓励和提倡使用轻型和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同时保护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对民房的灾后重建除了给予资金补助外,还应给予低息或无息贷款的支持,以减轻民众灾后重建的负担。”范晓说。

除此之外,基础设施的重建也迫在眉睫。据了解,芦山地震以后,由于基础设施受损、交通通讯中断,灾区出现了食品、饮用水、帐篷、药品等物资短缺的情况。这也再一次提醒人们关注在灾害易发地区的当地,应建立应急卫星通讯设施以及保证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

“这种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应落实到县城和乡镇,物资储备也可利用现有的社会仓储和商业网点,由国家给予一定补贴,增加一定的物资储备量,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调用。”范晓建议。

但他同时也提醒,灾后重建的资金本来就有限,应该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多上大的基建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支撑,这些项目只会成为巨额亏损的黑洞和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在环境条件已严重恶化、地质灾害风险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一些基础建设项目可能会成为新一轮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

范晓认为,此次灾后重建,应当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敏感区域新上开发项目,让遭受地震严重破坏的山区能够休养生息,恢复生态,还民众、社会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家园。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