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2012-10-13 14:19: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M·YhomasInge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对此,莫言表示,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这会起一种消极的作用,人们会认为莫言真不知天高地厚。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鲁迅的文体再放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现代汉语发展将近100年,各种各样的语言方式很多人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要想在语言方面做得突出、鲜明,明显高于同时代人,这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师很难产生。”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80后”作家张悦然在谈及阅读莫言作品的感受时表示,莫言的文字中有一种强烈的热情,这种热情是咄咄逼人的,能给人以最感性的、最本能的阅读体会,“他是一团可以烧到你的火”。

在莫言看来,语言基本的风貌是一个作家天然就有的,或者说一个作家的遗传因素以及他童年时期生活的环境,所接触的社会层面,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决定了他语言的风格。一个作家的语言肯定是一种混成的东西。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语言;其次通过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找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学来的东西。他的小说经常出现元曲的味道,尤其在《檀香刑》这部小说里这种民间戏曲的影响更加深重。

莫言有时会在微博上谈到读书,比如他重读《儒林外史》。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扑灰年画 茂腔 张悦然 M·YhomasInge 檀香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羊坚强"天生倒立

科学家预测千年后人类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