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数十名学者“网购论文” 被骗的仅仅是钱?

2012-05-21 08:56:4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网购论文有记录 “学术造假”赤裸裸

记者发现,不少被骗“客户”使用QQ号码和昵称与王某联系,双方对“代写代发”论文一事讨价还价。透过王某与“客户”的网络聊天记录,可以清晰地观察一些学者的浮躁心态。

心态之一:急于求成。

客户语言:“事不宜迟,给个账号吧。论文看不看无所谓,重要的是收到录用通知。”

这类“客户”急于追求论文的发表,主动将王某合同中的四步付款方式缩短为三步。付某急于发表“水处理类”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论文,要求交易时间要从4个月缩短到2个月内,因为“评职称差一篇”。

心态之二:以文论价。

客户语言:“《环境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论文,我可以接受3万元的价格;《水资源研究》(英文期刊)论文不值这个价,要降低到2万元。”

这些“客户”根据心目中杂志的“学术级别”,与王某讨价还价,还有人依据论文的写作方式讨价还价。四川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位医生要求王某在其中文毕业论文基础上,代写代发一篇英文SCI期刊论文,价格不超过2万元。还有人犹如网络购物般,跟王某谈起“全包价”,希望支付3万元一切程序搞定。

“一些客户讨价还价时自以为很专业,其实期刊种类和论文内容都是我从网上搜索粘贴的。”王某说,“他们砍价,我一般会同意。”

心态之三:索要发票型。

客户语言:“能开什么发票?开试剂发票行吗?”

王某告诉记者,有的客户会索要发票,要求开具的名目和单位五花八门,他都回答“可以”。因为答应能开发票,客户付钱会更容易。有的客户听说能开试剂发票,当场告诉王某“很感兴趣”。

据办案人员介绍,在这些客户支付费用、等待发票和论文发表的同时,王某正通过赌球、买彩票、炒股票等方式,大肆挥霍“论文费”。

“论文买卖”有监管空白 业内呼吁“专项治理”

记者追踪调查发现,重庆警方以“经济诈骗案”破获的这起网购论文案,只是国内“代写代发论文”市场的一角。

记者随意上网查找,像“英文国际论文网”一样,自称可“代写代发论文”的网站,在互联网上可搜出10多万条信息。甚至在淘宝商城这样的门户网站,“代写、代发、代投、代修改”各类期刊论文的店铺有10多家,有的店铺显示最近成交超过百笔。

在淘宝网上,记者联系上一家最近成交多笔业务的“专业代写论文”店铺,其工作人员说,“代写代发”国家级论文2000字要1000多元,具体“看刊物”议价。

令人吃惊的是,面对庞大的论文“代写代发”市场,目前工商、教育、科研等部门因其“违规不违法”,竟然尚无明确的管理清查办法。

重庆办案人员郭跃强说,警方以“经济诈骗案”对王某立案的依据,是王某在明知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向受害人承诺可以在SCI期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如果是单纯的论文代写和买卖交易,虽扰乱学术研究和教育秩序,但难寻管理和清查依据,警方也很难立案。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邓卓明说,“买卖论文”的行为有悖学术道德,严重违反科研、教学、职称评定等国家相关规定。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国家出台新规,尽快专项治理明码标价的论文买卖市场。

“改革过分依赖论文评职称的考核制度也刻不容缓。”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志章认为,正是由于王某宣称能“代写代发”SCI期刊论文,才让不少急于评职称的受害者失去判断力,迅速跌入陷阱。他建议应优化科研机构考核体系,改变以论文数量、论文发表期刊级别等为主要评判依据的职称评定模式,“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杜绝论文买卖现象”。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同吻无罪接吻大赛重庆上演

盘点世界十大神秘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