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道德之问: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2011-12-28 10:30:0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问】重建道德,我们每个人应当做些什么?

回访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时,记者没有听到什么豪言壮语,却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印象深刻。吴菊萍经常会上班早一点,到办公室先给十几个同事的电脑打开,这样运转速度会快一点,同事上班时就可以直接用了。

她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

的确,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道德的极端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而好人之所以被称为好人,就是因为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做了,而我们没有,忘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

记者回访“虎妞”杨艳艳时,她并不讳言自己最初面对歹徒时的胆怯:“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女生,没有能力去和歹徒搏斗,开始我也跟别人一样逃下了车。后来不忍心,就又回去了。我勇敢吗?其实是没有时间害怕,我只知道失血过多会死人。”

一个平凡的人就这样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2011年诸多道德争议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这样一种态度:在网上是义愤填膺的批评者,在现实中又是冷漠麻木的旁观者。

“快乐阳光QQ群”是河北省青县400多网友组成的一个公益志愿者团队。自2009年建群以来,他们经常相约去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集体义务献血,但“作秀”的质疑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

对此,他们极少回应。群主“小静”说:“与其围着几件坏事争来吵去,不如用心多去做点好事。是发生了一些不道德的事,但少数个案不足以击溃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周熙明对当代道德状况有一个比喻,一座正在建造的摩天大楼工地现场,一定是尘土漫天、乱象纷呈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他说:“重新回归常识、常理、常情,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会更加完善。”

重建道德,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理应回归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没有一个个普通人的奉献,就没有2011年那么多“草根英雄”带给人们的一次又一次善与美的洗礼。

没有一个个普通人的奉献,就没有2008年以来我们应对那么多重大自然灾害的成功与感动。

没有一个个普通人的奉献,就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重建道德,不是少数人的事,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地方的事,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编辑: yushunan  标签: 道德 道德底线 道德重建 道德失范 群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还记得吗

校园开水瓶的雷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