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社会
“年度人群”系列报道:走近“新双城生活”人群
2011-12-16 13:59:3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年度人群”系列报道:走近“新双城生活”人群

  12月7日,一对情侣走在北京站广场上。新华网记者杨理光摄

  “这是一张高铁一等座磁卡票。”一坐下来,赵红就兴奋地对记者说,“别小看这张票,有了它,北京和我的家乡德州就像同一个城市一样。”

  自从十年前丈夫孔亦军选择到北京“打拼”,夫妇俩就奔波于北京和家乡德州之间。赵红细心地积攒了两人往返两地的火车票,有“绿皮车时代”的纸质“无座”票,也有“高铁时代”的磁卡票。“我想留着它们,作为两人漫长‘双城’生活的见证。”

  赵红的火车票实际上一个时代的见证。如果说,纸质“无座”数个小时车程票的生活代表的是煎熬的“传统双城生活”,催生“同城效应”的高铁磁卡票生活,则代表着一种“新双城生活”。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便捷化时代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后者的生活模式正在今天的职场人群中逐渐兴起,并预示着一批人的生活发展趋势。

  新华网记者前瞻性地关注这类“新双城生活”人群,试图记录他们的新生活图景。

  1小时车程的双城就像“同城”

  孔亦军今年36岁,来北京前是山东德州一名出租车司机。2001年一次有惊无险的事故后,孔亦军告别妻儿只身来到北京“创业”。

  从司机、维修工、卸货工、业务员、项目负责人、再到现在一家私营小企业的负责人,孔亦军一路走来颇为艰辛,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月只拿800块钱。对于十年前的选择,孔亦军不后悔,“如果留在德州,现在我仍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妻子赵红以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决定,在北京和德州间跑了十年。

  赵红记得第一次抱着孩子来北京探亲,买的是27块钱的慢车硬座票,坐了近6个小时才到北京。“折腾一趟大人孩子都累,一年半载才能见上一面。”

  2011年,北京至德州高铁开通,最快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我现在周一到周五在北京上班,周末回德州与家人相聚。”孔亦军说。

  “两个城里都有家,但两个都不像家”

  即使高铁已经把空间距离缩短到1小时“同城”路程,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在一起生活”的愿望仍需跨越重重障碍。

  北京家里有丈夫,德州家里有女儿。虽然交通方便了,但赵红仍然盼望着一家三口凑到一起,因为这样才是她心目中“幸福”的模样。

  几年前赵红夫妻曾打算把女儿接到北京上学。四处咨询后发现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上学得交一大笔“赞助费”,而且好一点的学校根本进不去。

  按现在的户籍政策,女儿即使在北京上学,到高考时还得要回户口所在地德州参加考试。考虑到山东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远高于北京,赵红夫妇不得已把女儿留在德州上学。

  女儿与爸爸聚少离多。小时候孩子曾问:“爸爸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上学后,做爸爸的从没去学校开过家长会,老师和同学甚至以为她们是单亲家庭。

  赵红觉得女儿现在懂事多了,“我离开德州时她虽然不高兴,但从不哭闹。我要是在德州住久了,她甚至主动劝我去北京,说爸爸一个人在北京连饭都吃不好。”

  孔亦军心里愈发觉得愧疚。“每次回德州我都会给孩子带礼物。看着她开心的笑容,我心里才好受一点。”

  夫妇俩商量着在北京买房,打算“在北京定下来”。但让他们沮丧的是,攒钱的速度永远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有时候一犹豫,价格又贵了好几万。”赵红很懊恼自己不够果断。

  2011年年初,北京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看新闻时我们俩都傻眼了,我们不符合外地人购房规定,现在即使有钱也买不了了。”两人从此对买房一事彻底死心,赵红甚至发誓说再也不在北京买房,孔亦军觉得妻子是在“和北京赌气”。

  房子没买成,夫妻两人在北京就只能一直租房子住,赵红继续奔走在北京和德州之间。亲戚朋友开玩笑说她有两个家,“北京一个,德州一个。”但赵红却觉得两个家都不像“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 详细

各地新闻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市住建委:明年限购令将延续
两部委:元旦春节困难群众补助标准比去年提高一倍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