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10年拍摄《靖国神社》解读日本"战争后遗症"
2011-08-16 10:50: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10年拍摄《靖国神社》解读日本

资料图片:一名日本青年因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被打,李缨恰好记录下这一过程。 供图/李缨(图片来源:青年周末)

8月12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内阁明确表示,不会在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这短短一句话中,包含着两个“敏感”的字眼:“靖国神社”、“8月15日”。无论我们对日本了解多少,都不会对靖国神社感到陌生,更难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然而对于靖国神社,我们是否真正了解?

“日本人的优越感、他们独特的神国美学的集大成就是靖国神社。它构造的是一个‘生死相逢’的空间。它既是‘国家神灵’集体呼吸的空间,又是‘国民个体’与‘国家共同体’对话的空间。”中国导演李缨这样解读靖国神社,他为探索这样一个空间,花了10年时间拍摄纪录片《靖国神社》,并于近期写出一本名为《神魂颠倒日本国》的书,作为《靖国神社》的“续集”。

该片已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公映,关注度颇高,尤其在日本公映时引来轩然大波。

“有‘右翼’势力扬言要放炸弹,因此,所有观众在进入电影院前要接受安检,日本‘右翼’国会议员要求审查电影,各大影院迫于政治压力取消放映,种种阻挠,形成‘《靖国》骚动’。”李缨拍摄之初,并未想到,这样一部电影会招致如此多的麻烦。也就是这样一部备受阻挠的影片,却创造了日本纪录片电影票房最高纪录。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靖国神社为主题的电影,而它的导演则是一个旅日22年的中国人。

1989年,在中央电视台做纪录片导演的李缨,选择去日本留学。在此之前,李缨并不了解靖国神社问题,也不会说日语。初到日本,他只能边做搬运工边学日语。那时他觉得日本是一个诗意的、美丽的国度,便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了解日本。

直至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李缨才有了拍摄靖国神社的念头。

当年,日本的“左翼”、“右翼”势力分别开研讨会,李缨两边都会参加。在“右翼”主导的研讨会上,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研讨会上,放了一部1930年代由日本陆军监制拍摄的纪录电影《南京》。电影放映到日军攻占南京,举行入城仪式的画面时,全场响起掌声。他们觉得这是日本的荣誉。”这样直接的刺激,让李缨浑身发抖。

也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李缨了解到一些日本人会参拜靖国神社,同时,他觉得自己需要关注靖国神社。此后的10年,李缨选择用镜头记录靖国神社这个舞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瞭望》发表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特别报道
刘云山: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