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空气质量被达标因国标太低 遇“蓝天不蓝”尴尬
2011-06-07 07:48:43      来源:齐鲁晚报

打印文章

污染的罪魁祸首,却未纳入检测范围

为什么空气质量会“被达标”?是有人造假吗?不是。问题出在空气质量标准上,当前的空气污染指数根本无法真实体现空气质量。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API)仅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不包括细颗粒物(PM2.5,即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而人们觉得空气洁净度不高的罪魁祸首就是PM2.5。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与PM10这个指标相比,PM2.5更能反映空气质量。细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在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济南市环境监测站的侯科长对此直言不讳:“PM2.5中含有大量炭黑,有吸光性,对能见度影响非常大。如果用PM2.5来衡量,目前很多天气就不可能良好。”

国内现行的空气污染指数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相比美国、欧盟,我国纳入API的指标相对较少,要求也较低,与世卫组织的要求相比则更低。

欧洲国家广泛开展的PM2.5监测,我国没有纳入常规监测。对于PM10的监测,我国在API达到100、质量状态为良时,其日均浓度值却是欧盟要求的限值的3倍。

空气监测使用较低的标准,自然更易获得优良结果。“蓝天不蓝”的尴尬一幕,就这样产生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专题
纪念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教改纲要出台后首次高考开锣 多地探索“一年多考”
卫生部:偶然食用少量含塑化剂食品不危及健康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