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清明不应仅是“扫墓节” 可否像春晚那样办“清晚”
2011-04-02 14:56:1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时间”尚待充实

每逢清明前后,上海市民都会自发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涌向市郊公墓或苏浙等地祭扫先人,尽管“人流”“车流”的拥堵每年都会带来一些不便和烦恼,但“扫墓大军”人数却在逐年增加,预计今年将达770万人次。

“如今,人们过清明节大多还是单一扫墓的方式。只有改变这种单一的过节形式,将人们引导分流到多种多样的清明活动中,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上海出现的‘清明大下乡’现象。”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士良说。

“但自古以来清明节是一个综合性节日,而不仅仅是一个‘扫墓节’,清明节文化复兴和建设也不能仅靠我国殡葬业单打独斗。”陈士良说,“清明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仅仅是为清明文化复兴提供了一片土壤、一个舞台,我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在历经多年冷落之后,并不会因为放了一天假而全面复兴,文化的回归和建设需要全民深耕,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介绍说,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也是人们主动顺应时节到户外踏青郊游、运动嬉戏的时节。祭祖扫墓和踏青游玩构成了清明节并行不悖的两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在清明荡秋千、拔河、斗鸡、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打马球、插柳、食青团等众多习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卫生部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详细
点击排行
  广电总局批个别神怪剧和穿越剧价值取向含混
纪委:换届要全方位监督 防"带病提拔"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