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上海纽约大学:一所新校的双重悬念
2011-03-31 09:04:44      来源:文汇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如果一切顺利,2013年,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国学生有望不出国门入读美国名校,届时更有其他亚洲、欧洲,甚至美国的学生飞越重洋来沪求学,他们的面前将是一个结合中美两国教育特色的学校:上海纽约大学。这个被媒体比喻成中美“混血儿”的大学,本周刚刚在陆家嘴奠基。

上海纽约大学:一所新校的双重悬念

上海纽约大学,肩负双重悬念——对国内高教界而言,她是又一条新闯入的“鲶鱼”,被赋予创办一所理想的国际一流大学的热望,同时夹杂着一连串悬而未决的问号:学生招考模式?教师来源?学校治理新结构?而在美国本土,关于这所学校的未来也有各种评论和预测。早在今年1月,常春藤盟校成员耶鲁大学,就在其校报上关注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办,话题聚焦于“谁来建校园?学费怎么用?”毕竟,纽约大学之后,更多国际名校已表露出对海外高校市场的浓厚兴趣,但待解的困惑是:海外分校的资金模式如何推进?

两年后将投入运营的上海纽约大学,势必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就上述疑问给出更多详实的回答。

扎根陆家嘴的“垂直校园”

3月27日,纽约大学校长JohnSexton教授带着对上海纽约大学成立的无限期待,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他向听众阐述了他的全球网络大学梦想,还详细解释了上海纽约大学创建的目标。演讲结束后,有学生提问:在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Sexton思考片刻,乐观地说:“困难总是有的,但都是细节上的问题,满怀希望总是会成功的”。

Sexton此行沪上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落实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合作中的细节问题。

3月28日,上海纽约大学如期落户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她是上海第一所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对于纽约大学来说,这是该校全球网络大学(Global network university)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在全球的第三个校园、第二所授予学位的海外分校——第一所是去年在阿联酋开设的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

纽约大学将从美国本土带来怎样的办学理念?国际化,无疑是一个关键词。Sexton说:“纽约、阿布扎比和上海都是充满活力的未来之城,她们代表了人类文明完全不同的三个方面。”Sexton认为,纽大设立在上海再合适不过,因为美国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好大学”,在成立之初,就是以服务于精英为办学目标的,而纽大从1831年诞生时起就有完全不同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办学所在地城市的资源,为城市发展培养人才,向学生传授更多与生活和社会相关的知识。

鲜为人知的是,在Sexton此次来沪访问之前,今年1月,他和纽大教务长David McLaughlin曾就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进展给全校师生发了一封邮件。根据纽大校报《华盛顿广场新闻》对这封邮件的报道,校方决定在上海采用“垂直校园”的概念,即教室、图书馆、公共区域均在一幢楼宇内。据悉,这是纽约大学立足于城市的一大特色,一个学院居于一幢高楼,深入城市腹地,以便打破学校与城市的隔膜。时刻紧跟时代脉搏,这正契合了该校的座右铭:“生于城市、长于城市”(inandofthecity)。而一些校园人士分析,“垂直校园”理念未来将在上海等亚洲城市推广,帮助纽大跨越到她的另一个座右铭:“生于世界、长于世界”(inandoftheworld)。

去年出炉的一份全美最佳大学排名中,纽大本科综合排名为第32位,金融专业本科排名第2,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排名第2,在职MBA排名第1。虽然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定位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但其人才培养目标仍紧紧围绕上海城市发展的需求。2013年,上海纽约大学第一批开放的本科生招生专业主要集中于金融、国际商业、经济学等领域,这既是纽约大学的“王牌”专业,对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也堪称人才“救急”。

在Sexton的记忆里,早在5年前,纽大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设有第一个教学点。不过,当时学校还没有创立上海纽约大学的打算,但这只是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考虑——需要在全球各地设立一些教学点,以便让学生参加各个教学点的交换生项目。“虽然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但是并非所有纽约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城市上学。”海外交换生项目的好处是,学生被送往全球各地学习,给他们自己和学校教师的学术研究都带来了很大益处。由此,全球网络大学遂被Sexton认为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眼下,纽大的目标是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校,从而形成一个全球网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按照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国的扶贫标准还要上调。为此,本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顾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林嘉騋强调,中国提高扶贫标准,是要让贫困人口过得更好,而不是解决简单的衣食问题。>> 详细
点击排行
  房价调控目标出台期限今截止 住建部要求再调整
京明起大幅提高停车费 交通协管重获“贴条权”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