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毅和段海菊都是陕西商南县秦岭大山深处核桃坪村的村民,两个人虽然年龄和经历不同,但被问到这几年的生活时,他俩异口同声地说:县里大搞旅游开发大大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1979年出生的范毅初中毕业后就跑出秦岭深山去打工,虽然背井离乡辛苦奔波在甘肃、四川等地,但干了几年,却没攒下什么钱。2004年,眼前着村子前山的金丝峡旅游景区在商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建设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范毅决定留在家乡,依靠开发旅游的优势和便利条件,为自己创造一份事业。他在金丝峡旅游景区承包了白龙湖景点,办起了茶社,搞起了游船载客旅游。同时,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包工队,承揽景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几年下来,范毅一家不仅彻底告别了贫困生活,还在县城里购买了13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添置了一辆奔腾B70小轿车。平时他和妻子在景区经营生意,到了旅游淡季和闲暇时间,一家人便回到县城的家中,享受着新生活带来了甜美和幸福。
“当年,在县里计划大搞旅游,准备开发金丝峡旅游资源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村民都等着看政府的笑话呢,根本不相信这么一条山沟沟能搞出什么名堂,更不相信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真的非常感谢政府大力开发金丝峡旅游的决心和魄力,如果没有这些年景区的开发、环山公路的建设和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我们农民的生活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范毅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段海菊今年只有20岁,现在是金丝峡生态之旅旅行社的导游和金丝峡旅游景区的讲解员,说起现在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的金丝峡大峡谷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对景区发展的期望。“小时候,我们就住在这个大峡谷的后山,不上学的时候经常在这条沟里玩耍。那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每年需要扶贫贷款来支撑农业生产。后来,县里着力发展金丝峡的生态旅游,修通了后山的环山公路。我们家就在公路边,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办起了农家乐,我们家再也不需要去贷扶贫款了,我上高中和大专时也不再为学费发愁。”小段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她的故事。
今年四月份,段海菊经过考试成为景区的讲解员和旅行社的导游,她和她的12个小姐妹一起,每天徒步穿过11.5公里的景区里程,热情地向游客讲解地大山的美丽和金丝峡迷人的传说,虽然很辛苦,但她身上总是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她告诉记者说:“我曾经梦想去当兵,到大山外面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现在,虽然在这大山里工作,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每天接触不同的旅客,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把家乡的美丽介绍给他们。在接待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应变能力都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现在,我们正在为把景区建设成国家级的5A级景区而努力,我相信,随着景区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据了解,在拥有1800多村民核桃坪村,家家户户都在金丝峡大峡谷的旅游开发中受益,原先贫困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商南县主管旅游的副县长郝昌军介绍说,金丝峡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自2001年起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气候,四年成亮点,五年大发展”的建设步骤,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金丝峡大峡谷景区景点的开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并于2002年12月对外开放试运营,已累计接待游客235.86万人,实现旅游门票收入8824.5万余元,带动综合收入16.4亿元。
从2009年开始,商南县又启动实施了总投资3.5亿元的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深度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南门服务区、金丝峡门户区、金丝峡专(环)线公路、索道、环保车、金丝峡地质遗迹保护及金丝峡剧院等配套工程建设。郝副县长告诉记者说,截止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部分项目已完工。到2015年,力争把金丝峡建成5A级景区,门票收入超亿元,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8亿元。
新闻背景:金丝峡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商南县西南部丹江南岸新开岭腹地,距县城40公里,景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分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石燕寨和丹江源五大景区,有奇峡古栈、流泉飞瀑、仙人长桥、南天石鼓、龙头险峰、天谷地缝、森林氧吧、石生贵树、马刨泉等自然景观百余处,是一处以奇特的峡谷地貌景观为依托,厚重的道教文化积淀为内涵,可供人们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学探险等多种活动的大型综合性景区。历经近十年的开发建设,目前金丝峡已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20多项称号。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记者 马烈)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