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晨说:“由于朽毁原因,这件漆器已经塌压在一起,整体长近9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15厘米。如果修复原样的话,漆器箱的模样将会非常精美,形状自然也就清楚了。”
20日10时左右,考古现场下起了大雨,给提取工作增加了难度。文物人员对在对密封设备进行了最后检验后,又在漆器之下加了一块托板,以保证文物的安全。
据介绍,漆器和耳室的地砖粘连在一起,专家小心地往漆器和地砖之间插入托板。但是插板工作只能一厘米一厘米小心谨慎地进行:首先是在漆器4周插入几个小平铲,接着用8把带刻度的钢尺插进去搭成一个支架,然后放入两块小托板并抽出钢尺。最后是在小托板之上插入大托板,把漆器整体往上提。这4个步骤每一步都得非常缓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室的宋俊荣说,耳室和墓道的宽度都只有1米左右,而漆器就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操作空间非常狭小,很多时候只能跪着工作后。尤其是在插入钢尺过程中,发现部分地砖是凹凸不平,尺子伸进去会被挡住。由于钢尺上的刻度能说明卡在什么位置,只好据此不断微调角度进行不断的尝试。
赵西晨说:“在耳室内的漆器成功提取之后,考古专家们接下来将就如何提取耳室中的11件珍贵竹笥进行研究,这将是又一个新的科技难题。”
来源:新华网(记者 冯国)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