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山西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物价稳则民心安 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委员把脉CPI
2011-03-08 06:52:38  来源:山西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提要]  李东福委员认为,持续攀升的物价,容易强化人们对涨价的担忧,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囤积和惜售,这就更容易引起恶性循环。省商务厅从去年就开始密切监测我省的蔬菜、粮油等农产品价格,厅长王淑珍称其为 “商务天气预报”。

  嘉 宾

  全国人大代表:

  省商务厅厅长 王淑珍

  省妇联主席 李悦娥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总支书记 张家胜

  全国政协委员:

  省教育厅厅长 李东福

  稳定物价成为今年政府十项重点工作之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价问题的定位,让人们看到了中央稳控物价的决心与力度。

  从2010年年中开始,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高位浮动,生活必需品价格更是逐月攀升。“涨”声一片的情况下,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成本的增加,更有百姓对未来经济走向的担忧。

  一条起伏变动的CPI曲线,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更引发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与关注。

  物价,涉及民生关乎稳定

  物价上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去年CPI走高之时,这样的思考就在很多代表委员内心反复。

  张家胜代表说,一桶油、一斤面,反映的是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去年很多生活必需品价格大涨,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确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王淑珍代表认为,对于百姓来说,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高了,不仅意味着每月的节余减少,生活压力增大,更严重的会引起心里不安。所以,物价是民众心态的晴雨表,只有物价稳了,人心才能稳。

  物价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既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又事关群众生活质量。李悦娥代表的话,道出物价问题的重要和复杂。

  李东福委员认为,持续攀升的物价,容易强化人们对涨价的担忧,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囤积和惜售,这就更容易引起恶性循环。

  代表委员的忧虑道出了亿万群众的心声。“物价是‘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稳定物价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让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

  物价上涨,推手何在?

  是什么在推动物价的上涨?从国家的统计数字显示,食品类价格上涨目前被公认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力军”。那么,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为什么会大幅涨价呢?

  省商务厅从去年就开始密切监测我省的蔬菜、粮油等农产品价格,厅长王淑珍称其为 “商务天气预报”。王淑珍认为,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季节性短缺会引发价格上涨;部分地方遭遇严重旱情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也会引发价格上升。

  李东福委员认为,货币供应量大,游资充足,人为囤积、炒作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但他同时表示,这些“季节性、结构性、阶段性因素”,往往只能在短时间里加剧某一种农产品价格“奇高”,并不能推动大范围农产品价格长期持续普遍上涨。

  那么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动力又是什么呢?王淑珍、李东福等代表委员认为,从长期看,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等农产品成本上涨,应该是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而且受农产品成本上涨的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物价上涨应该是长期趋势。

  来自农村的张家胜代表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实际是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通过涨价回归价值。现在一亩地农民辛苦侍弄一年,收入不过四五百元,还不如出去打工。可真要是把地荒了,13亿人吃什么?

  稳定物价,招从何出?

  持续攀升的物价抬高了很多人的生活成本,最先感受到物价压力的,就是收入偏低的居民家庭。稳定物价,从政府到普通群众应该做些什么?

  李悦娥代表提出,物价不仅关系百姓生活,而且也关系我们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稳控物价应该理性操作。比如,可以将我们的商品分类,属于生存必需品的粮油、蔬菜、蛋奶等商品价格应该严格稳控,对一些高档生活用品实行有范围的价格限制,对奢侈品和高档消费的价格则实行完全放开。这样做不仅稳控了物价,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能确保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保障普通群众的正常生活。

  她还补充说,不仅是商品要分类,享受政府补贴的人群、期限也应该有科学的分类。对于完全没有收入的人群应享受长期补贴,低收入困难家庭、儿童等可以享受阶段补贴等。

  3月2日,随着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统计局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在年底前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望成为现实。

  王淑珍代表认为,“联动”政策的背后,核心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她解释说,救助与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的想法,早在2010年11月省政府出台稳定物价的十二条措施中就曾提及。当月起,省政府连续5个月开始向优抚对象、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引发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稳控物价的举措也远远不仅是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政府有责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科学有力的调控措施,保障民生,积极应对。在代表委员的发言中,这样的观点成为大家的共识。

  张家胜代表认为首先是发展生产,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只要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和基本的消费品供应能够保障,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他建议针对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种植、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政府加大专项补贴的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大农产品供给量。

  除了积极培育本地生产,王淑珍代表认为,保障供应的另一个渠道是物资调配。她举例说,今年春节我省蔬菜价格平稳,就是商务部门协调调运了海南的蔬菜。政府职能部门掌握全国各地农产品价格信息比较全面、快捷,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快速地做好产地和销售地的信息沟通,为农产品上餐桌架起“高速桥”。

  李东福委员认为,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炒作也是稳定物价的关键一环。他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价格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并通过政策解读使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有清晰的认识,进行理性的消费,必要时依法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物价稳才能民心安。厘清形势,方能对症下药。应对物价上涨,各方都应该有充分准备。 任灵杰 宋运海 田建兵

来源:山西日报


新闻热搜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