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图表 制图 戴佳嘉
116岁,李素清老人蝉联“第一人瑞”!今天下午,2015年申城“十大寿星”揭晓,迄今本市已连续8年评选“十大寿星”。
按照国际共识,称得上长寿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5位。
全市沪籍百岁老人共计有1631人,比上年增加224人 , 增速达15.92%;每10万沪籍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11.3人,比上年增加1.5人。今天揭晓的“十大寿星”包括:十大女寿星、十大男寿星、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和上海市百岁夫妻。(记者 姚丽萍)
“第一人瑞”李素清一百一十六岁啦!
116岁的李素清,正在描花样,年轻时候就爱绣花,好手艺,到今天还是放不下,拿不起绣花针了,可还能描描花样。
2008年至今,老太太8次蝉联申城十大寿星之首,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瑞”。
1899年1月14日,李素清生于辽宁省葫芦岛。1975年随女儿女婿来到上海定居。目前,她是申城唯一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第一人瑞”。
116岁的“第一人瑞”,身体可好?虽然年事已高,但据医生的测试,骨密度尚可,心率血压指标也属正常。
116岁的“第一人瑞”,生活可好?老人依然不挑食,荤素搭配均衡营养。每天一杯牛奶一只鸡蛋、芝麻糊核桃粉是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营养早餐;午餐和晚餐怕她咬不动,家人细心打碎后才给她吃。平时也吃些小零食,有喝绿茶的习惯。
寿星卧室的睡床墙上,依旧摆着一排心爱的毛绒娃娃,寿星脸颊上两团淡淡的红晕依然如故。今年5月,她得过肺炎,有心律不齐心脏衰退的迹象。经过三个月精心调理,状况好转,就是话少了些。女婿说,这几年老太太每年都会发一次肺炎,但发过后都会康复。
老太太话不多,眼神却很好。看见女儿女婿忙得顾不上吃饭,就督促他们吃饭;看见家人忘记关灯了,就提醒他们关灯;住院时,看见护士医生辛苦忙碌,就主动去握握他们的手,说声谢谢。
女儿女婿与老寿星同住一间房,卧床近在咫尺。可老太太尽可能地不去麻烦他们,有时半夜自己悄悄下床去卫生间。
去年半夜,老太太起床摔了一跤,女儿女婿更是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照顾她。天气好的时候,女婿推着轮椅,带老太太去花园里散步。曾外孙女、曾外孙有空就来陪着她玩玩。这时,老太太会很开心地说说话。
李素清家人都长寿,母亲94岁、弟弟98岁仙逝。要长寿,基因很重要,家人的照护更少不了。“这些年,家人对老太太的看护,已由‘生理’升级到了‘心理’,老太太拿不了绣花针,爱描花,家人就让老太太多描描,老寿星动手动脑,这也是一种积极护理。”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说。(记者 姚丽萍)
今天下午,2015年申城十大寿星揭晓。“金榜”题名的男寿星只有2人,又一次明显落于女寿星之后。
截至2014年底,申城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29岁,其中,男性80.04岁,女性84.59岁。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女人瑞多于男人瑞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申城连续8年评选“十大寿星”也发现,百岁女寿星的平均年龄一直领先男寿星。
不过,长寿纪录稍逊一筹的男寿星们,一样活得潇洒又别致。在这里,就请读者欣赏几位百岁“老克勒”的精彩人生。
秦茂堂 113岁
“第一男寿星”是位好裁缝
113岁,没有悬念,秦茂堂就是申城“第一男寿星”,事实上,最近三四年,他老人家一直是这项“第一”的纪录保持者。
这位“第一男寿星”是位职业好裁缝。秦茂堂1902年4月18日出生,老家在江苏无锡,他在家里排行老八。如今,113岁的秦茂堂五代同堂,6个儿女中5位健在,全家至少有50多个小辈。
秦茂堂从小学裁缝,学成以后开了间裁缝店,一直到公私合营。儿女们都记得,爸爸可是出了名的好裁缝,小时候,凭着爸爸的好手艺,大家穿衣不成问题,家里的女孩们更是漂漂亮亮的好像花一样。
这位好裁缝还爱读书,如今,他老人家读起书来,依然很投入,读到兴奋处照旧摇头晃脑。即便眼睛没有过去好了,可只要看得见,他就会手不释卷。
就算113岁了,好裁缝依然是个讲究的人。家里来了客人,老人家不穿戴齐整了,是不会出来见人的。想想也是,一辈子,他手里的剪刀、尺子、针线,怎么运行,都是有章法的,这章法,也变成了他对自己的要求,过日子,讲章法,有章法,才体面。
他老人家的生活相当有规律,到时吃饭,两餐间吃点水果、点心。这些已成习惯,雷打不动。好吃的,不会撑了肚皮,不好吃的,也把肚皮吃饱,总归,绝不暴饮暴食。
讲章法的秦爸爸,一辈子顺心,儿女们小时读书都蛮用功,长大了婚姻也都顺利。秦太太在世的时候,是贤妻良母,秦爸爸就少操了很多心,他说要谢谢老伴,让自己一辈子少操心。
如今,儿女们轮流照顾老爸爸。女儿秦冬兰说,过去,爸爸一直住在她家里,现在哥哥把爸爸接过去住了,大家要让妹妹休息休息。一大家人经常到饭店聚餐,秦家弟弟蛮会寻开心,这时候,秦爸爸就会非常高兴。他老人家曾经心梗,一直要吃药,吃药喝水,倒尿壶,都是女婿的任务。
好裁缝被照料得妥帖,心情舒畅,有时候他在小区院子说古论今,三国啦,水浒啦,人物太多,说着说着就说串了,大家忍住笑——就算“关公战秦琼”,又有什么关系,谁叫人家是响当当的好裁缝呢!
徐仁卿 105岁
“第一代股民”就是看得开
本周一开始,大盘飘红,105岁的徐仁卿看看红彤彤的大盘,点点头。
你问他激动吗?算了吧,让这位沪上“第一代股民”跟着大盘傻哭或傻笑,不可能的事,他老人家可是见过世面的。
徐仁卿1910年1月25日生,江苏苏州人。解放前,他来上海学生意,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后来到上海染化八厂当技师,负责染料配方,他经手的布料,色泽鲜艳,从不褪色,为此受到过多次奖励。
老人家长得不高,但很壮实,动作利索,思路清爽。夏天的时候,他常常是一件短袖白衬衫,手摇折扇,模样很悠然,折扇上写着:身心轻安。
他住在老公房,室内挂着一幅徐汇区老龄办赠送的彩色条幅,条幅上的题字很有点意思,题字有两行:思维敏捷,身体健康,看书读报,炒炒股票;买菜烧饭,以素为主,瘦肉为辅,喜欢面食。
看了这特别的题字,徐老寿星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行为爱好,客人也就知道得八九不离十了。客人也忍不住要笑,哪有老寿星条幅这么“写实”的,他老人家真是个“实在人”!
这位“实在人”,可是沪上第一代股民,股票炒到一百岁,不炒了。去年股票行情好,他熬不牢,又下海炒了。今年,他买过一只代码600601的“方正科技”股票,开始赚了,后来大盘翻绿,他又亏了,可他不在乎。
赚了,亏了,那又怎样,老寿星说得不紧不慢,没怎么样呀,就一副无所谓的样儿。他就这样,和和气气,知足常乐,还喜欢助人为乐,每次听说哪里地震了、水灾了,他都上居委捐款,钱不多,情深长。邻居们都说,“仁者寿”,有道理的。
老人家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儿女都很孝顺,可老人家爱自己住,一日三餐,自己打理,请了个钟点工,每天服务一小时,主要是洗衣服。老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温开水,用搪瓷杯满满地喝一大杯,补充水分,清洁肠胃,有助提神生津,促进新陈代谢,几十年雷打不动。医生测试老人家的认知能力,他都轻松过关,叫他照图画个正方形的立体图,他画得像模像样,横是横,竖是竖,不歪不斜。那个精准度,就好像他当年出手的染料配方一样,靠谱!
顾振乐 100岁
“书画老人”大方一辈子
今年,“书画老人”顾振乐整整100岁了。100岁的顾振乐,是个大方的人。
顾振乐祖籍嘉定,1915年6月24日出生。顾老是上海知名书画家之一,为推动社区青少年的书法,他出资十万,成立了“顾振乐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每年一次的“华阳——振乐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及向社区青少年赠送书画用具等,加之各方捐助,目前资金金额已达70万元。
走进顾老居住的大楼,每层楼道的拐弯处都挂有一幅山水画,楼道看上去,很雅致。顾老的家人说,挂的画虽然是复制品,但镜框却是老人出资做的。
顾老的父母谢世后,他将嘉定的祖屋老宅捐献给了政府,后来并入嘉定秋霞圃,建立了陆俨少艺术院。秋霞圃扩建后,有关部门再次找到他,说厅堂里缺少摆设,老家人二话没说,又将家中的一对蟠龙古瓶捐出,并奉上数件书法精品。法华寺重建时,曾征求名家作品义卖,当时要求每人2幅,顾老一下就捐了4幅,他说,“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本乡人”。
顾老也喜欢收藏,藏有一把钤印“石园居士”的折扇、“孙悟空之父”万籁鸣的奔马图。这些藏品,老人呵护备至,即便子女也不能轻易碰。不过,在西泠印社建社一百周年前,他慷慨解囊,捐出7部印谱和26方近代篆刻家的印章,包括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所刻的“六福金粉艳豪端”以及邓散木、钱君匋的刻章。他就这么大方。
100岁的顾老,生活依然能自理。每天起床后,烧开水、洗茶杯、煮咖啡、热牛奶,一样样来,有条不紊,对,一切自理,就连钱也是他自己保管。
除了写字作画,他老人家还能篆刻印章,想想看吧,100岁的老人手拿刻刀,在石印上雕琢,精细活儿,到了100岁,还是能做得漂亮。他老人家吃饭没太多讲究,以素为主,也不拒绝“红烧肉”之类的荤菜,有时也会喝一点黄酒、啤酒、绿茶等,但不抽烟。
1997年,老人患了结肠癌,医生认为可以动手术,但担心他年岁太大。顾老呢,一个“开”字,让自己平安从容地过了这一关。2002年,顾老再次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儿女们本打算保密,可怎么瞒得住,老人家说,“你们放心,知道与否,对我来说都一样,我不会惊慌。”
一年之后,老人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正常标准,渐渐地,针停了,药也停了,医生们连称“奇迹”。
想想也不奇怪,才100岁,这个大方人,还惦记着要做好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