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里、中华里……小时候住过的石库门可能要成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了。昨天起,市规土局在其官网公示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扩大推荐名单”,含118处风貌保护街坊及23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其中,黄浦、静安、虹口等中心城区申报了多处“里弄住宅风貌街坊”。
昨天,记者走访发现,入围风貌区的里弄大多“大隐隐于市”,听说入选风貌区了,居民的笑容意外且复杂。
入围风貌区“隐于市”
入围风貌保护街坊的余庆里位于云南南路。在这条“老字号美食街”中,各类饭店、小吃店鳞次栉比,可是连近在咫尺的停车协管员都不知道“余庆里”的所在,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余庆里其实不大,尽管分成了一街到四街四个部分,但绕着走一圈也只需5分钟,从外观看,被刷成白色外墙的余庆里还颇有些欧式风情。走入其中,老式住宅的样貌尽揽无余。“我是50年代搬到这里的,这房子估计有将近一百年了吧。”一位阿婆说,“有钞票的都搬出去住了,现在住的基本是借房子的,很多是在旁边饭店打工的。”尽管地段很好,但租金十分便宜,一间15平方米左右的单间月租金也就800-1000元左右。
如厕和洗澡最不方便
2006年来沪的周先生租的就是3楼一间单间,他的月租金还是“友情价”650元。“这里什么都方便,就是上厕所和洗澡不方便。得去外面的公共厕所和澡堂。”攀谈许久,记者获准“参观”周先生的家。走进大门,立刻觉得眼前一黑,完全辨不清方向,启用手机电筒功能才看到前方的楼梯。尽管如此,因为楼梯狭窄,且每块木板只能容纳大半只脚板,因而步履蹒跚,最后还是靠周先生关键时刻搀了两把才来到三楼他家门口。
周先生夫妇住一间15平方米的房间,用一块布帘隔成“客厅”和“卧室”,房间里收拾的还是挺干净。不过因为房间太小,煤气灶和水龙头都摆在楼道内。楼道内还有晾衣服的。“这两天一直下雨,好不容易出太阳,弄堂里都晾满了衣服,晾不下的只能脱水阴干然后挂楼道里了。”
居民希望改善生活条件
虹口的瑞庆里也是“大隐隐于市”的典型,尽管一桥之隔就是著名的“1933老场坊”,可是很少有游客会信步走到这里。这里所有建筑都被统一刷上了砖红色,看上去比云南南路的余庆里要稍微宽敞一些,弄堂里还摆了一些中老年健身器材,每排房子上也基本挂着消防设备。
和余庆里类似的是,这里除了老年居民就只剩下租房客了。而且这里租房生意更好,按照居民说法“你现在要租房还租不到了呢!”
当记者告诉两处里弄居民已经入围历史风貌区扩区名单后,许多人都报之一笑,能感觉到这层笑的内容非常复杂,也许个中感受只有身处其中的居民才清楚吧。正鉴于此,一些居民也表达了希望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雨下得大,房间里还会漏水,只好报修,如果能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就好了。”
风貌保护街坊有哪些?
从市规土局公布的内容来看,118处风貌保护街坊分为里弄住宅、工业遗存等7类,老码头、和平公园、复旦大学、杨树浦发电厂等均被列入其中,不过占“大头”的还是以石库门里弄为代表的“里弄住宅风貌街坊”,黄浦、静安、虹口等中心城区申报的几乎都是这样的类型。除了“余庆里”和“瑞庆里”,还有黄浦区的“明德里”、“余庆里”、“晋安里”、“瑞康里”、“宏兴里”、“承兴里”、“中华里”,还有东至浙江中路、南至厦门路、西至西藏中路、北至南苏州路的“衍庆里”、“尊德里”等;静安区的则有东至石门二路、南至武定路、西至泰兴路、北至康定东路的“泰来里”、“归仁里”等;虹口区则有“瑞庆里”、“瑞康小区”等入选。
哪些地方能成风貌区?
据悉,《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已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了定义,是指“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风貌保护道路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要素,包括沿线两侧第一层面建筑、绿化等所占区域。
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划定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包括外滩、老城厢、人民广场、衡山路-复兴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提篮桥、江湾、龙华、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2005年,上海在郊区和浦东新区划定的3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其中,朱家角、练塘、金泽、枫泾、张堰、新场、川沙、高桥、嘉定、南翔等10个古镇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浦泗泾镇下塘村、闵行浦江镇革新村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如何设定历史风貌区?
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道路的设立并非随心所欲,其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时特别设计了专家特别论证制度,即任何一个改变规划的决定都必须经过专家组(一半以上成员必须来自市政府批准的保护专家委员会)的论证后方可做出。
“现在公示的还只是候选名单,公示后要根据公众意见进一步筛选,有可能补充,也有可能剔除一些。”曾参与历次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评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告诉记者,筛选主要标准是其能否“代表一个历史时期”,以及其中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否有历史名人居住过、是否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将是重要“加分项”。
据悉,待正式批准公布后,市规土局将会同相关单位进一步对街坊内的建筑进行甄别,明确保护、保留、改造、拆除等管理要求,将历史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统筹考虑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并通过相关保护规划的编制予以具体落实。
[新闻链接]
风貌区核心范围不得扩建新建
上海现有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和144条风貌保护道路,需要注意的是,被列为历史风貌保护区或者风貌保护道路之后,并不代表里面的建筑完全“不能动”。
“上海历史建筑和风貌保护区的情况比较复杂,同一个风貌区内的建筑保护层级是不一样的。”郑时龄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的最大特点是,以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保护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和保持街区生活功能的延续性为基本原则。对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对一般历史建筑可以采取保留建筑外貌、改善室内环境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法,在街区环境改善中,切忌大拆大建,要采取逐步整治的做法。郊区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还应充分考虑城镇(村镇)特色及传统格局与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周边环境关系的维护。
在风貌区核心保护范围内规定一般不得进行扩建和新建活动。在其外围的建设控制地带一切建筑的改建、扩建、新建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制,保护规划对用地性质与建设容量、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绿化景观、公共设施配套等给予规划管控,并突出对保护要素的认定、保护对象的分类、风貌道路、街廓空间的保护等特殊要求。为了保证特色风貌的延续,保护规划也会在建筑退界、绿地率等方面给予特别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