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健的采访,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的丽娃河边上进行的。“河对面那栋小楼,就是我以前读书的地方。毕业16年了,从来没远离过这条河。”从华东师大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到如今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副社长,王健是出版业数字化浪潮中最早的“弄潮儿”之一。华东师大出版社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王健功不可没。
王健说,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要经得起“折腾”,更得在市场的反复“冲刷”中站稳脚跟:“千万别只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在数字化竞争环境中,必须抓牢传统出版的专业和资源优势。”
媒介融合,数字技术与平媒的融合途径
刚进社的时候,王健从事的业务是电子音像,“就是教育类的磁带、光盘”。很快,数字化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冲击,在磁带、光盘上的表现尤为直接,王健更有深刻的体会。“环境在变,出版人也肯定要改变原来固有的想法。既然这股浪潮不可回避,还不如一个猛子扎进去。”2006年,华东师大出版社就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王健成了第一批开路先锋。
渐渐地他发现,数字教育这块新兴的产业中富含商机。但是,在教育出版的领域中,数字教育要完全脱离纸书“另起炉灶”,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很多网站、题库的使用量根本起不来。因此,王健着眼于“媒介融合”,重点寻找让传统出版物与数字技术“嫁接”的途径,而这一尝试已经在“智慧树移动学习端”等产品上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说到这里,他拿出一本教辅书,现场做起了示范:“比如你这一题不会做,只要扫一扫题目旁边的二维码,就会跳出一段三五分钟的短视频,由作者亲自告诉你解题的方法。”相比于单独建一个教学视频网站,等待用户去点击、去浏览,“移动学习端”把纸书的平面内容与云端的多媒体讲解资源相关联,直接、方便了许多。从2013年开始至今,移动学习端上已聚集5000多个微视频,覆盖了近50种、110万册图书。王健说,这只是“智慧树全媒体数字教育解决方案”中的很小一部分,团队还正在搭建一整套涵盖多学科、多载体的全方位的数字化教育产品和平台,努力实现从单一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跨越。
经得起“折腾”,创新中坚守专业资源优势
将近十年时间走下来,数字出版的创新之路,比常人想象的还要曲折许多。互联网环境下,数字产品和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实在太快,往往整个团队辛苦研发的一项成果,没过多久就被淘汰了,一次次推倒重来成为工作的常态。王健说:“比如手机教育报,可以算是移动互联网的原始雏形吧,我们很早就推出,但现在已经基本上没人用了。”用传统“投入产出比”的标准来看,这样的尝试非常“划不来”。但王健知道,在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沉下心,经得起“折腾”,从不断创新中一点点校准自己的方向。
“现在互联网教育的尝试太多了,很多项目,几千万元的投资扔下去甚至听不到一丁点声响,这都很正常。”王健说,面对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选择,传统出版行业必须稳住自己传统出版的“阵脚”:就未来数字教育这个领域来说,王健认为,出版社的核心优势在于资源、人才、内容和渠道,缺一不可。数字出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记者 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