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我是抓住青春的尾巴,进了军营。”王陈欣,这个25岁的小伙子,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穿着一身军装,显得格外挺拔。2013年7月份以前,他还是在一家荷兰企业上班的白领,喝喝咖啡,和老外打打交道,晚上去兼职教法语,周末去上海大学读研究生课程,日子过得小资又充实。然而“应征入伍”的盖章戳,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这个25岁的上海小伙子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进入部队,成为武警上海总队七支队三中队一名普通的战士。
“小王”成了队里“老王”
王陈欣站在一群95后士兵中间,显得格外扎眼。“以前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小王’,入伍以后,是义务兵里年龄最大的,成了名符其实的‘老王’。”
2011年,王陈欣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之后,凭着英语八级、法语八级的语言优势,进入了联合国驻沪机构工作,后来跳槽去了一家荷兰企业。两年的职场生活,让王陈欣觉得人情冷漠,人与人之间单纯又美好的感情很难获得。
2013年6月,王陈欣和父亲按规定前往街道武装部进行兵役登记。一句“现在部队需要你们这样高学历的人才”让王陈欣打开了迷茫,“对,去部队也许能获得我所想要的感觉。”王陈欣说,那时候,脑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句话,久久忘不掉。
“啪”的一声,一枚“应征入伍”的章敲在了王陈欣名字之后。王陈欣很高兴,却愁坏了父母。他们盼着儿子尽快结婚生子,没想到他却要去当兵了。“他们想不通,一度希望我体检不过关。”
经过层层体检、政审,王陈欣如愿拿到了入伍通知书,穿上军装,背上行囊,挥别父母,发了条“同志们,相约2015,我当兵去了”的信息,潇洒地离开了。
“老胳膊老腿”训练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集训三个月,对王陈欣来说是个倍受打击的过程。“都是95后,我比他们大了七八岁,骨骼老化,身体协调性差,训练起来格外吃力。”王陈欣说有种突然找不到方向的感觉。偶然间,日记本上“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句话触动了他。“连最简单的军事训练都完不成的话,也太丢脸了。也许走完这一段艰难时光,离美好就不远了。”带着这样的念头,王陈欣慢慢地调整心态,把更多心思放到了军事训练上。每天晚上睡前,王陈欣都会自我加压,做100个俯卧撑、100各仰卧起坐和100个深蹲。为了站出挺拔军姿,他给自己开了“小灶”,背着木板、站在墙角一动不动。以前读书工作时,很少锻炼身体,体能自然拼不过“兵弟弟”们,王陈欣就让战友用背包带把自己的双手绑在单杠上练习引体向上。战术训练时,一次又一次起立卧倒,反反复复匍匐前进,身上弄得青一块紫一块,王陈欣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我体能已经追上整个中队的水平,尽管不是拔尖的,但达标了。”王陈欣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成了全方位辅导员
“新兵里我最大,他们都喜欢叫我‘老王’,要么叫我‘大哥’。”王陈欣是独生子,突然多了一群“弟弟”,让他又欣喜又惶恐。“我比他们大,总是希望能帮他们做些什么,给他们一些好的影响。”
王陈欣从小学习电子琴、吉他,他看到初入部队的小伙子们时常想家,便想办法为战友们排解寂寞。“教他们识乐谱、弹吉他、练电子琴。”在武警七支队三中队恰好有一个小乐队,王陈欣和战友们排练演出,为不少敬老院和社区送去了欢乐。王陈欣不仅成了音乐老师,还成了学习辅导员、心理疏导员。“好多战友高中都没念完,英语不行。走向社会后,英语总归用得着。”王陈欣每天带着战友们背单词,规定每天做两篇阅读题,战友们也能磕磕巴巴地用英语对话了。“我年龄大嘛,他们有想家,想不通的事,都来找我聊,我帮他们分析分析。”
尽管有着七八岁的年龄差,王陈欣还是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战友情。“人生很长,物质财富不着急,当兵这种精神财富会一直滋养我。让我再踏入社会,也无所畏惧。因为我曾经被温暖过。”王陈欣感叹道。图为王陈欣在为小学生辅导英语。
(记者 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