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仅是个良心活,也应该是个硬指标。”华东师范大学昨日表示,今天下午,该校首届教学贡献奖9名得主将受到表彰。这是华东师大迄今为止设立的最高层次的教学奖励项目,其中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10万元,优秀教学贡献奖每人5万元。这一表彰形式在上海高校中尚属首创。
评选高标准严要求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让全身心投入在三尺讲台给本科生讲课的老师,能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是高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难题。
“华东师大在设立教学贡献奖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的就是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华东师大副校长郭为禄教授说,“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本科教学质量上下大功夫。”
教学贡献奖作为华东师大最高层次的教学奖励项目,主要表彰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本科人才培养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
“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重点大学,华东师大设立教学贡献奖,既是对教学工作的尊崇,也是对学校文化的弘扬。”郭为禄说,“设立华东师大教学贡献奖是学校党政领导经过认真调研提出动议,随后学校教学委员会成员多次讨论,从评奖的宗旨到评选的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酝酿,才最终形成方案。”
要想获得华东师大首届教学贡献奖,必须经过严格的评选过程。
首先,所有候选教师都必须是长期坚持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每学年实际完成本科课堂教学72学时以上是一个硬标准。
去年11月初,华东师大教务处正式启动2014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贡献奖评选活动,专门成立由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及其他专门委员会成员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初评,到去年年末评出获奖教师名单:汪晓赞(体育与健康学院)、郑祥民(地理科学学院)荣获华东师范大学首届杰出教学贡献奖,王建新(社学科学部)、刘永明(数学系)、邹为诚(外语学院)、陈启明(化学系)、姜勇(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聂欣如(传播学院)、黄人二(中文系)荣获优秀教学贡献奖。
华东师大教务处长雷启立说,当选者既有名教授、学术带头人、学院院长,也有默默奉献的普通教师,“我们不唯出身,不论职务,真正奉献一线的,才能当选。”
今年起每年评一次
此前,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曾经设立过百万元的教学奖励,但只发给一两位老师。
对此,郭为禄认为:“教学贡献奖的设立,关键不在于奖金的多少,学校想表达的就是对教学工作的尊崇,让重视教学的风气遍布校园。教学贡献奖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评选一次。”
雷启立有些感慨,上海的基础教育质量已经得到世界公认,但中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差距仍不小,“我们要让优秀本科学生留在国内的大学,首先要提供给他们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
昨日下午的颁奖仪式上,所有获奖教师师都将得到一块“私人定制”的镶嵌着“树化玉”的奖牌,以“育树育人”为主题。
设计者、华东师大设计学院教师定律说,“树化玉乃大自然沧海桑田结晶。它记录地球亿万年之地质信息,感悟千秋万载之生命历程。《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树化玉是玄奘带回的西域三宝之一”,以树化玉做奖牌,是对教学贡献奖获得者的致敬,也表达出打造一流本科的行动和决心。
■走访
他们为何获奖
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首创奖券制度,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等方式获取奖券,在期末累积兑换成相应分值的平时成绩。她还建立全国第一所“体育教学行为分析实验室”,将体育教育研究引入大数据时代。
地理科学学院郑祥民教授: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可谓功成名就,但在他心中,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大过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还创建了全国首个“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共享体系”,探索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多所高校的学生都是受益者。
数学系刘永明教授:是数学建模竞赛摘金夺银背后的“神推手”。
化学系陈启明副研究员:从2006年开始开设化学系专业主干课程《物质结构》,被公认为全系难度系数最高的课程之一。
中文系黄人二教授:2008年从台湾来到上海,开设《楚辞》、《杜诗史证》、《诗经》、《﹤礼记﹥导读》、《经部典籍导读》、《说文解字注》等课程,都是尚未有人开过的“新课”抑或是20多年无人涉足的课程,难度大,但在他“读冷门的书,读打底子的书”的思想引导下,这些冷门课一度成为系里“最受欢迎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