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35家脑梗死急救医院名单。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为此,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上海市神经内科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医学急救中心联合启动“上海急性卒中救治行动”,并首次发布“上海脑梗死急救医院地图”,以期在提升院内急救能力的同时,加强与120院前急救以及病患家属的三方联动,致力于用专业和速度串起急性脑梗患者的生命链。
上海市神经内科医疗质控中心主任、上海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体系专家委员会主任、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董强教授介绍说,脑卒中患者中,70%-80%为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由于年龄、基因遗传等多种因素,人群中每6个人中就有1人会发生脑卒中,每6秒中有一人因此而死亡。在发病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窗”内,及时接受有效的溶栓治疗,不但能挽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还能大大地降低致残率。
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447例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中,有64.7%的人是由上海市急救系统急救车运送至相关医院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市民对脑梗症状识别能力不强,往往延误了送院急救的时间,许多患者家属也往往不听从‘120’急救人员的建议,舍近求远,从而错失了最佳救治时机。”上海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顾阿荣一脸无奈。
“在急性卒中救治过程中,有脑梗死急救能力的医院、120急救中心、病人家属已成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三大关键环节。”董强教授强调,急性脑梗死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静脉点滴的针扎入血管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但许多大医院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宝贵的急救时间浪费在挂号、排队、拍片子、辗转多个科室的路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机会很快丢失了,这样一来,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越来越大。
首次发布的“上海脑梗死急救医院地图”共覆盖35家医院,其中11家是市级临床救治中心,24家为区县级临床救治中心。“这些地图里的市级临床救治中心通过了卫生局的资质考核,有丰富的溶栓经验,并且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将挂号初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至9个环节全部打通,可大大缩短院内急救时间,提高溶栓比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王少石教授介绍,目前上海24家区县级临床救治中心已和上述11家市级临床救治中心形成辐射性传帮带互动医院,市级临床救治中心会对定点县级临床救治中心进行技术输入和卒中单元建设,这种机制对形成上海市脑梗死急救网络、便于市民就近急救至关重要。
专家强调,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对此专家建议市民都应牢记快速判断卒中症状的口诀,即“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如果发现这一症状中的任何一个,应立即拔打120急救电话,患者家属可以按图索骥,选择前往该地图上就近医院及时救治。对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而脑梗死可发生在任何一个季节,而冬季似乎略多一些。预防脑梗的发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时可能比单纯的降压、降糖来得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