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对楼,窗对窗,我们都是好街坊;睦邻点,建我家,老伯阿姨聚一堂;唱唱歌,弹弹曲,增进友谊情意长……”这首耳熟能详的睦邻点之歌,已经在嘉定镇街道各社区唱响、回荡。
这首歌曲的创作者邬有根是一位退休工程师,家住嘉定镇街道小囡桥社区,他发起组织的“文化睦邻点”,把不少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邻居聚到一起,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在他家里活动,老伙伴们的志趣相投,不仅增加了退休生活的乐趣,也平添了邻里间的和谐与温馨。
生根发芽五年多的上海市嘉定镇街道“睦邻点”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众“自组织”。五年前,家住该街道银杏小区的一对空巢老人,虽然生活、居住条件都不错,但感到晚年很寂寞,就向居委会和街道干部建议,利用自家宽敞的空间,可以办一个“睦邻点”,请邻居街坊来坐坐、说说、活动活动。这个“金点子”立刻受到了基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社区倡导“远亲不如近邻”的熟人社会,这不就是最好载体么?
于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和基层政府的扶持下,嘉定镇街道就陆续形成了地缘、志缘、趣缘和业缘等类型的“睦邻点”253个,平均每个社区近15个。而且各“睦邻点”还逐步形成自身特色,有夕阳老人共同追求文化生活的“老来乐睦邻点”,有介绍时事政治的“老朋友知识汇睦邻点”,有以曲艺为纽带的“曲苑之家睦邻点”,也有交流育儿经验的“亲亲宝贝睦邻点”,还有研究养宠物心得的“宠物沙龙睦邻点”……
正是因为志趣相投、自发组织,群众参与热情高,也让睦邻点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加,让社区的互帮互助、熟人社会文化得到了提升。
嘉定镇街道主任张锋介绍,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这些社区居民自组织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群众“自组织”起到了“缓冲带”、“粘合剂”与“传感器”的功能,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员”转变;而且为基层居委干部极大减负,也激发了居民自治的热情。
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很多真实感人的案例,“睦邻点”不仅社区居民更加和谐欢乐,而且这道公共群众防线,也保障了社区的安全稳定。比如,有居民因为邻里纠纷不断产生摩擦,经过多次调解,却始终做不通思想工作,而在“睦邻点”,一些街坊邻居调解员,用春风化雨的方式,聊聊家常谈谈心,打通了他的思想“淤塞点”;还有居民因病误入歧途,也在“睦邻点”的帮助劝导下,幡然悔悟,重新走上生活的正轨。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左邻右舍”的亲切关系带来的正能量进一步发挥,基层政府对于“睦邻点”的培育细心周到。据介绍,在扶持“睦邻点”建设中,始终坚持“草根性”,因势利导培育,同时强化自治力,居民自主运作,还要突出凝聚力,党组织引领,以邻里和睦促进社区和谐。
张锋说,未来睦邻点继续拓展功能,政府将为睦邻点参与社区自治提供平台,通过睦邻点采集民意诉求、凝聚社区共识、动员社区志愿者、孕育社区精英、落实居民自治。
而今,睦邻点已成为“社区建设的议事园,邻里和谐的温馨园、精神慰籍的开心园、文化娱乐的快乐园、体育活动的健身园、科普教育的学习园”。居民的多重需求得到实现,基层民主自治得到显现,和谐邻里文化得到彰显,减轻居委会负担得到体现。
就在最近,嘉定镇街道还举办了第三届睦邻文化节,揭晓了象征、蕴含“邻里情深,温馨家园”深义的睦邻文化徽标及《睦邻之歌》,同时表彰、展示了一批弘扬睦邻文化,并在睦邻文化节期间获得好评的优秀歌舞、文艺、摄影类作品。
为倡导邻里和睦,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街道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社区“睦邻点”建设,弘扬睦邻文化,培育和谐精神,为进一步推动睦邻文化建设,街道精心筹划举办的睦邻文化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办节的形式,在居民之间搭建起互助友爱、相互沟通的平台,引导居民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进一步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专家马西恒认为,嘉定镇街道“睦邻点”建设经验为上海破解社区建设深层次困境提供有益思路,“睦邻点”建设极大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社区的热情,“政府热、民间冷”的社区不平衡结构明显改观。“睦邻点”建设使党组织找到了切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有效载体,党通过服务社会来领导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嘉定区副区长李政指出,睦邻点建设,正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把服务居民社会性需求与培育社会管理协同主体有机结合,营造了秩序与活力兼顾的自治氛围,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提供了实践经验。(记者 陆文军)
实习编辑:范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