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进课堂后,会发生一些什么可喜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在日前上海市卢湾第一中心小学举行的“云课堂”——创意无限展示活动及研讨中,一些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充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而且要提升信息技术的教育含量,尤其是不能让信息技术强大的展示功能“淹没”学生的想象空间。
引iPad进课堂后教学反馈变得更及时
“云课堂”,是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和工具尝试进行教与学方式新转变的“时尚”说法,目前在该校四年级数学、英语和科学三个学科尝鲜。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校长吴蓉瑾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感到有趣,信息量大了,而教师在教学中则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如数学课,全班学生的作业情况经“云课堂”软件开发平台搜集、处理,“同步”贮存到老师手中的iPad,并被分门别类地“统计”出来:哪道题正确概率高、哪道题差错在哪个环节、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
在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创意课”上,学生通过手中的iPad,变幻出许多创意,有作画,有进行陶艺制作等,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表达的余地大了。吴校长反复强调,引进iPad,是引进信息技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的元素。许多教育专家对卢湾第一中心小学的“云课堂”探索表示极大兴趣和赞赏,认为这将有利于课堂转型。
不要被技术所捆绑
引iPad进课堂后,曾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争议。对此,上海市特级教师、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认为,这也很正常。有的是出于不了解,有的则是对未知的担忧。他指出,“云课堂”要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现在在课堂上,许多老师都教得很辛苦,都想通过讲解、演示,把知识讲透,说重一点,其实是把知识“喂”给学生。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完全正确。“教师把学生不明白的讲明白,是可以的,但教师讲得太明白,反而不如‘不明白’,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宜用过头。”
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曹跟林也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被技术所捆绑”,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学校如果光是追赶技术,也许会很痛苦。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学校发展定位、育人特色等结合起来。
要从“浏览”到“停留”
“学生不能只是信息技术的消费者,而应是信息技术的探索者。”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指出,现在一些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好像“浏览”的时间很多,但“停留”的时空不多,在信息技术中的教育功能远没有开发出来。同时,他强调,学习同娱乐不一样,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要给“停留”留出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从无序到有序,从肤浅到深刻。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对“云课堂”等的信息技术了解较多,展示过多,可能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不是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需要“一刀切”地运用信息技术,应当有所选择。他说:“技术没有错,但执教者要有清醒的头脑。”
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倪冬彬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更多地具有真实的教学任务背景。百辉国际教育董事长袁刚指出,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要“概念化”。一些教育专家强调,教育信息化,主体是教育,信息技术是手段。
来源:文汇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