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西南端的日照市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以“海港、海城、海园、海游、海工、海智、海商、海文”为特色,“八仙靠海”,打造蓝色核心竞争力。
抓住特色形成优势
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对中国日报记者说:“日照抓住八个层面,形成优势,形成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海港----日照港向现代化的沿海区域枢纽港迈进。截至9月13日18时,日照港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亿吨,同比增长10.5%,全年计划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
日照港从10年前的3800万吨,到2011年超过2.5亿吨,成为国内最年轻的亿吨大港口。日照港也从最初单一的煤炭港口快速成长为多功能、综合型、沿海枢纽港。
2012年,日照港共安排续建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30个,在建泊位达到18个,港口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海城---全力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成为蓝色经济区的新城市典范之作。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三区三园”之一,日照国际海洋城以海洋经济为主题,按照国际水准、海洋特色和产城融合的思路,体现“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发展理念,使其成为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的新引擎。
目前,日照国际海洋城已经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投资4.8亿元的贝尔特(日照)海洋生物产业园和投资2亿元的山东阳海制药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目前,已签约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等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9.6亿元。
海园----日照国家海洋公园。拥有31.2公里金沙滩海岸线,总面积273.27平方公里的日照国家海洋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成为日照海洋文化的“博物馆”。
海游----滨海旅游加速提质升级。发挥生态、滨海、文化三大优势,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载体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业向特色、高端、科学化发展。目前在建在谈的高端酒店5家,总投资40亿元,投资9亿元的岚桥锦江大酒店已经试运营,结束了日照无高端旅游酒店的现状。今年1到9月份全市预计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9%。
海工---发展临港工业,成为日照工业的半壁江山。
日照围绕港口发展“冶金、浆纸、粮油食品、机械、化工、能源”六大临港产业,建设一批大集团,逐步构建起富有特色的临港产业群体。如今,日照正在倾力打造临港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装备、浆纸印刷、粮油加工三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优化配套产业链条,推动临港工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全市已经形成钢1200万吨、汽车75万辆、发动机60万台、浆纸170万吨、自动变速箱40万台、大豆油脂680万吨、油品加工990万吨、造船25万载重吨、发电装机容量286万千瓦的主要产能,部分产业进入同行业先进行列。
亚太森博三期30万吨液体包装纸板、威亚发动机及毛坯三工厂、岱摩斯车桥、30万吨级矿石码头、日照港石臼港区西区四期等项目连续获得国家和省发改委核准、批复。与日照港一墙之隔的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区,汇集了中粮、中储粮、中纺粮油、新良油脂等众多粮油加工企业,日照港用其配套的粮油专用码头和传送管道,将货物直接送到企业厂房。“零距离”的输送,可为这些企业每年节约成本10多亿元人民币,还吸引了邦基三维、恒隆粮油、凌云海大豆加工、棕榈油及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落户日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今年1到8月份,日照粮油加工实现产值169.9亿元,同比增长39.3%。日照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油加工基地。
海智---加快海洋智利引进,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今年5月30日,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批复在日照市建立“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这是其正式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
目前,该试验区已征集有关与蓝色经济建设相关的外国专家需求项目100多项,提炼出针对性强的蓝色经济重点项目53个,2012年计划重点启动蓝色经济项目10个。
海商----加快发展进出口贸易,依托海商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日照新增进出口企业187家,全市有1200多家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许多外埠进出口企业看好并将大本营迁驻日照。今年1-7月,日照进出口总额143.7亿元,位列全省第三,增幅29.2%,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海文---建设滨海文化名城。日照把2012年确立为“文化建设年”,围绕“文化惠民、文明育心”主题,加快全市文化建设步伐。(记者 鞠川江)
实习编辑: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