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七天,山东省共接待游客3694.6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旅游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25.3%。各路“旅游大军”集中出动,给各地旅游服务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景点爆棚,接待吃紧,旅游性价比缩水的黄金周“症候”再度来袭,公共服务信息疏导乏力。
自驾游遭遇大堵车
高速路收费排队1小时,买门票排队2小时、乘缆车排队6小时……10月2日至4日,一趟“济泰曲”自驾游走下来,彭先生直称“吃不消”,各种等候时间占了总游览时间的1/5还多。
彭先生3号到泰安,上午10点左右,泰山天外村周边的自驾车、旅游大巴,一直堵了3公里长,停车场一“位”难求,彭先生在周围兜了半小时后才找到车位。随后的买票、等游览车、坐索道,又消耗了他一家6个多小时的时间。
10月2日,全省公路交通进入高峰状态,仅青银高速就接待入青小型车辆1.93万车次。假日期间,我省各大城市、景区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周边省份及省内城市的自驾车随处可见,泰安市仅10月3日一天就接待自驾车1.7万余辆;曲阜三孔旅游区在黄金周第一天停车场总停车量1800余辆,其中自驾车达到1500余辆;威海刘公岛码头高峰日近1500辆自驾车停靠,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烟台自驾游成为黄金周消费主流,占游客总数的65%以上。
期待服务“跑赢”涨价
张先生帮外地朋友提前一周预订泰安的如家快捷酒店,发现“十一”期间的房间价格已经从原来的200多块涨到400多,再问其他酒店,也都是翻番的涨。
“出门旅游图个开心,黄金周价格即使上涨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可是今年黄金周,景区周围住宿价格涨的离谱不说,我朋友入住的地方连床单都来不及换。”记者从省旅游投诉中心了解到,“十一”期间,因为等候时间太长,服务人员脾气急躁,与游客发生口角而导致的投诉事件呈爆发式增长,尽管最终经调解双方都能互谅,但是有游客通过手机、微博把遭遇一传十,十传百,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一个不小的负面影响。
黄金周期间,我省各市主要景区的游客人数均达到最大接待量,门票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接待能力也备受考验。
据调查统计,10月1日至7日,全省纳入预报统计的40个监测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90万人次,同比增长23.2%;门票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27.1%。全省旅游热点城市各大星级酒店和旅游餐馆顾客盈门,客房出租率均达到80%以上,部分酒店如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出租率达到90%以上;公路、铁路、民航等运送客流量大增,达到历史最高点。
度假习惯亟需有效引导
“我们过去用太多精力去对黄金周进行经济解读,却忽视了对公众度假消费习惯的引导,今年十一长假全国各地景点同时爆棚的现象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山东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认为,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发布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黄金周的集中性、突击性花钱,对年度总消费的增长速度的积极作用几何,仍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而现在公众需求亟需疏导,政府和企业应该形成合力,有效引导人们在休假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学会休闲,享受假期,就像山东正在全省进行的休闲汇活动,如果能够逐年倡导下去,相信会形成引导公众慢慢养成休闲习惯的趋势。
其实,放慢脚步,让旅游变得休闲起来,正成为公众需求大势。黄金周期间,我省开展“迎国庆、慢游休闲度假大酬宾”活动,各地推出的5-7日慢游休闲产品受到游客青睐。青岛市“慢游西海岸休闲去黄岛”旅游活动,泰安5日慢游产品等,以及三孔景区、微山湖景区、水泊梁山景区等休闲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旅游团队,以及大量省内外游客。京沪高铁助推济南、枣庄、德州等沿线城市游客量大增,出现“乘高铁,游山东”快旅慢游的新特点。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