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2月启动以来,成都市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北改”工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建设,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发展。
10月14日,成都正式对外发布“北改”工程的两个重要文件——《成都市“北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北改”片区产业布局规划》(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对城北产业定位、产业布局、经济规模、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功能重点等作了进一步明确。
据悉,围绕区域性国际贸易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规划》在期限上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为2013年至2016年,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调结构,实现“北改”片区的产业转移,使北改片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8倍;远期为2017年至202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升级,实现“北改”片区的产业重构,使北改片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8倍。
《布局规划》则根据《发展规划》,制定了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旅游休闲和金融服务等“1+5”现代服务产业布局引导规划,实现了产业内容和空间布局的有机融合,确保产业“软”规划的“硬”着陆。
根据“北改”片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现状,两大规划拟通过调迁和商圈改造等方式,调整片区产业结构,促进城北主营业态转型升级。
《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产业空间布局的三个原则:绕城高速以内不再新建批发市场;绕城高速以内不再保留现货批发市场、物流作业区及制造业,逐步实施外迁;在总体规划明确的产业功能区内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产业城北。在此基础上,《布局规划》则进一步明确,规划范围内产业调整升级将主要采用关闭转移、改造提升和转型发展三种方式。
针对“北改”片区低端产业功能比重大,工业、仓储物流及市场用地占产业用地约72%的现状,《布局规划》按照产业升级、重点聚集、优势强化、结合规划的布局原则,在“北改“片区内共规划设置“北部新城集聚区”、“城北副中心集聚区”、“建设路集聚区”等12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总规模约36平方公里。
2013年是北城改造的攻坚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已初见成效。据统计,今年1-9月,金牛区属荷花池市场、驷马桥果品批发市场等9家传统批发市场关闭外迁,富森美家居、量力钢材城等2家市场启动提升改造,宏正广场、金府灯具城等2家市场实现转型发展。“北改”片区19个市级产业项目全部启动,完成投资34.4亿元,占年度计划65.3%。已启动重大基础设施54个,新建改造道路31.4公里;已启动46个棚户区和老旧房屋改造项目,涉及居民11500余户。(记者 李渝 彭超)
实习编辑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