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研究院方案
5月17日,全球首个“CCU及CO2矿化利用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石化“CCU及CO2矿化利用研究院”宣告成立。该研究院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低碳技术研发平台。
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指出,中国石化和四川大学共同成立“CCU及CO2矿化利用研究院”意义重大。当前,全世界都在寻找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和重点高校,中国石化和四川大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率先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傅成玉表示,希望中国石化与四川大学的合作能在助推中石化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探索出一条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新路。
据了解,四川大学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更是率先提出了全球CO2减排不应是CCS,而应是CCU的新理念,开创了低能耗、低成本矿化利用CO2的新领域。
谢和平表示,双方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将联合设立研发基金、组建研发团队,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努力建成“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完备的CO2矿化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力争打造中国乃至全球CO2矿化利用的新兴战略产业。
变废为宝
CCU(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Utilization),即二氧化碳捕捉与利用,是指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产品加以利用的一类技术,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斌介绍说。
其原理是:二氧化碳与一些矿物反应,生成稳定、适于储存的碳酸盐。碳酸盐可作为产品利用,如碳酸钙可以做水泥原料。
“原来的CCS(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是把二氧化碳捕捉下来,储存在地下,但采用这种技术成本较高,储存久了也可能挥发出来。”梁斌说。
四川大学与中石化正在合作的一个项目,梁斌举例说,是把二氧化碳和磷石膏(磷酸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渣,主要成分为硫酸钙;我国年排放5000-6000万吨。)与氨反应,得到两个产品,硫酸和碳酸钙。如此一来,既把废渣利用了,又把二氧化碳消耗掉了。
“目前,这项技术正向工业化推进,”梁斌说,“此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锅炉、电站、化工设备等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
(记者 李渝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