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垒
省政府参事川大教授邓玲:
从公共服务一体突破行政束缚
成都城市群“八城一体化”发展,实现的关键是什么?“点——轴”城市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如何实现公交、医疗、教育一体?省政府参事、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玲认为,城市群已成为国家推进城镇化及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一体化的关键是打破行政壁垒,从产业发展到老百姓日常生活,要有一体化协调机制。”
城市群 区域发展支撑点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和产物。”邓玲指出,纵观全球已有五个超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邓玲说:“我国城市群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城市群已被作为国家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破壁垒 共享公共资源
“城市群发展,切忌受行政分割和管理体制的束缚,”邓玲最关心的是如何真正让老百姓的生活一体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上,有实质性的同步提升。
“打破行政体制约束,电信一个区号,公共交通、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智能‘一卡通’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好的突破。”
邓玲强调,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以医疗资源共享为例,“如果医保卡八大城市‘一卡通用’,也可能导致部分医院出现负荷过重。”邓玲建议,医疗和教育等资源应合理分配,进一步提升除核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
“城市群的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改变当前城镇集约化程度普遍不高,承载能力不强的状况,优化交通、通讯、避险、排污等设施设备,让有效空间容纳更多优质资源。”在邓玲看来,8城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建成将有助于打破区域内城市的行政壁垒。
共探索 农民进城成本分担
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引导人口向主要交通沿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重点城镇集聚,逐步提高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如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纳入社保补贴等。
各轴线城市要培育20万到100万不等的人口数量,如绵阳、德阳、乐山等城市中心城区培育100万以上人口,资阳、简阳、都江堰城区培育50万—100万人口。城市的人口从哪里来?“这就是人口城镇化的问题。”
邓玲说:“农民进入城市落脚生根是需要成本的。”她指出,农民的财产在农村,比如他们的房屋和宅基地,怎么能把这些财产盘活,让农民有资本住到城里?“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退出机制,和‘农民进城’成本分担机制,比如农民进城的成本应该由农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
此外,邓玲认为,需要尽快破题户籍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能够享受城镇化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记者 王丹 李媛莉谢燃岸)